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随州 > 企业单位 > 正文

建设生态绿城打造品质随州

发布日期:2020/6/17 7:39:41 浏览:313

来源时间为:2018-12-25

随州第一门户网

两水汇湖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

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绿色随州赏心悦目;繁星闪烁、水波游荡,生态随州环境宜人。

湖北省随州市,这座因始祖炎帝和千年编钟闻名于世的城市,如今,又因山水灵动而处处展现出文景交融的神韵和魅力。

随州市,作为湖北省长江大保护的前哨,府河、淮河、漳河源头的“要冲”,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今年以来,随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在湖北省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体现上游地区的责任担当,致力构筑鄂北生态屏障,在全市部署开展生态保护九大攻坚行动,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绿色发展的三篇文章,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积累了浓墨重彩的绿色底蕴,一座葱翠欲滴、风光怡人的随州城逐步呈现。

落实“党政同责”

完善治理体系

市民眼中的“神韵随州”,“神”在铸文化之魂,“韵”在绘山水之美。这美景既有先天优势,更源于随州市委、市政府将生态优势作为发展根基,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构筑起了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坚固堡垒。

“坚决担负起建设鄂北生态屏障的使命职责,保护好随州生态底色,积极推进生态绿城建设。”新任随州市委书记陈瑞峰到任后召开的第一次市委常委会,就专题听取并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求各级、各地、各部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

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郭永红在全市生态环保九大攻坚推进会上的讲话强调“随州特殊的区位,必须要有特殊的担当、特殊的责任、特殊的作为。”

走在前列、抢先作为,一系列数字记录了随州市的绿色足迹:为推进生态环保工作,今年随州市召开了9次市委常委会、13次市政府常务会、31次专题会,市领导更是亲临一线,调研督办生态环保重点工作54次。

“一把手”抓生态保护固然重要,可生态环保工作涉及全局,抓好落实重在机制。今年9月3日,随州市在全省率先成立12个环保专业委员会,作为市环委会常设性内设机构,由分管副市长任主任、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牵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副主任。这些专业委员会必须每年向市环委会报告一次履职情况。

由此,“一岗双责”有了切实抓手,“管行业必须管生态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生态环保”的体制机制全面形成。

以顶层设计为保障,随州市将生态环保指标纳入市委、市政府和市管领导班子履职尽责项目清单,将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政绩目标生态环保指标考核权重提高到15以上,实行评先表模环保“一票否决”制度。

以规划方案为引领,随州市逐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指标考核体系,陆续出台《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制定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规划》《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行动方案》等规划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生态环保约束性指标、阶段性目标,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各级领导干部逐步形成这样的共识,抓生态环保不仅是领导干部的份内之事,更要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为此,随州市各地各部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载体,加强生态环保宣传引导,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同时,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环境关切,畅通社会公众监督渠道,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环保攻坚行动,凝聚各方力量,以实际行动共建共享“美丽随州”。

合力治污攻坚

赢得首战告捷

碧空如洗,美景如画,“随州蓝”在朋友圈中持续刷屏。

谈及这天清气爽、清水潺潺的变化,随州市环境保护局局长陈松最有发言权。

这些生态环境数据了然于胸——今年1月~10月,随州市实现3个国考断面水质达标,两个跨市(州)界断面水质综合达标率85,3个县级及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实现100。

截至11月28日,随州市PM10浓度均值6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6;PM2.5浓度均值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6;优良天数比例82.8,同比上升4.0,增幅全省排第二,3项指标均高于全分内省平均水平,是近年来的最好时期。

成绩背后,凝聚心血。

在跨越式发展中,随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强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迈过的重要关口,在这污染防治攻坚的首战之年,各地各部门聚焦突出问题,集中火力,精准施策,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翻开厚厚的《攻坚战方案》,其中明确制定了44项107条具体工作措施,分年度精准确定水、土、气环境质量控制指标,策划实施环保工程项目631个。力争到2020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不高于50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3;4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3个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有了方案,又该如何量化考核?随州市从污染防治攻坚战组织领导、目标完成、重点任务实施情况和公众满意度等4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并作为对县市区政府(管委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攻坚克难,逐个突破。今年以来,随州市全部拆除封江水源地一级保护区13户原居民房屋,依法关闭封江度假村,全市3个县级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完成率达到100。

正如百姓的那首《望江楼拆迁赋》:“封江水库望江楼,名扬随城十春秋。今朝瞬息被拆除,唯余江水空悠悠。”不仅道出了往日笙歌,也唤来了碧波清水。

此外,随州市建立落实府澴河流域水环境治理联席会议、月度预警研判、十条市级重点河流23个跨县(市、区)界断面水质定期监测与年度考核等机制,推行“河长包保、分段治理”攻坚措施督促已建成7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稳定运行。加大流域沿线环保执法力度,依法限产停产企业15家,关闭搬迁企业17家,取缔非法采砂点19个,新封堵治理排污口14个,并开展“清废2018”、打击固废环境违法专项行动。

以“车都”闻名的随州市,还开展以专用汽车露天喷涂为重点的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完成城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调查与源解析工作;组织完成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89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24个、城市黑臭水体治理3条。

瞄准短板弱项,真抓实改、立行立改,随州市在历经10批次的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或专项督察的考验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环境质量收获了“看得见的变化”,迎来了百姓的真心点赞。

瞄准全新定位

构建生态屏障

绿色,如玉带在点缀在城乡间,成为随州市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生态建设步履不停,面对湖北省委赋予随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坐标、新定位和新要求,构建鄂北生态屏障,无疑是随州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目标、新使命也让随州市有了新站位、新思维。随州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切实把生态环保放在压倒性位置,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着力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开展九大攻坚行动,助力生态环境保护。对标湖北省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紧贴随州市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全市全面部署开展府澴河非法采砂和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等生态环境保护九大攻坚行动,制定了九大攻坚行动专项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指挥长的九大攻坚行动各专项指挥部,实行“一个行动、一个方案、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的长效机制。

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夯实生态环保基础。随州市扎实推进厕所革命、精准灭荒、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四个重大生态工程”。全市3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将于年底前全部建成,37个镇级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治理工作全面启动。

深化城乡绿色革命,增添生态绿色底蕴。随州市委、市政府鲜明提出“十三五”在山上再造一个“绿色随州”的奋斗目标,持续实施《随州市城乡绿色革命实施方(2016-2020年)》,深化“绿满随州”行动,推进“绿色产出”倍增工程,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工业旅游等绿色产业,新能源产业发展位居全省前列。如今,“一轴一环三片”城市生态布局基本形成,曾都区“两大片两条线”生态走廊、随北百里风光走廊、广水北三镇生态画廊、随州高新区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成果显现。

加强生态示范创建,打造城镇“生态品牌”。在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湖北省首个环保模范城市的基础上,今年随州市全面启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制定实施创建规划,出台配套考核办法,力争2020年、2023年分别创建成省级、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生态镇1个,省级生态镇12个、生态村131个,市级生态镇26个、生态村522个。

发挥生态环保倒逼作用,推动发展动能转换。随州市严格落实环保审批“三线一单”制度,建立规划环评制度联合推进机制,保持环保执法高压态势,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转换发展新动能。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166件,处罚1187万元,实施查封扣押11件、限产停产7件、行政拘留10件、刑事拘留1件、涉嫌污染犯罪移送公安机关9件。同时,依法否决7个不符合环保要求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对重化工、造纸及化工园区外的化工项目实行了“零审批”。

如今在随州市,改善环境质量、补齐生态短板,把现有生态环境优势转变成高质量发展优势,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已经成为市委、市政府的共识。聚焦聚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这场大仗、硬仗、苦仗,致力还百姓蓝天白云、绿水清岸、田园风光,随州乘着绿色快车,正疾驰前行。

最新企业单位
本周热点
  • 没有企业

  •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