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随州 > 企业单位 > 正文

和远气体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日期:2022/4/29 23:59:38 浏览:1024

科能源、武汉儿童医院、宜昌市中心医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百事、统一、红牛、伊利、加多宝、蒙牛、汇源、银鹭等,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公司还与众多中小型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些客户单体的气体需求量较小,分布较为分散,国际大型工业气体企业的销售网络难以达到。公司凭借强大、稳定的供应保障能力、快速响应的物流配送体系以及较强的本地化市场开拓能力满足了客户对多品种气体的需求,在各个行业聚集了大量的拥趸客户,保证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

7、夯实过硬的技术实力

公司一直坚持以“技术引领发展”的理念,注重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并将创新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快速转化成果,为技术创新带来活力。在研发方面,公司成立了专门的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现有研发人员65人,经过多年外引内培,已建立起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具有竞争力的复合型和开拓性技术研发人才队伍。团队成员长期在工业气体行业从事技术研究、工程项目建设、生产运行管理等工作,具有丰富的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另外,公司严格按照“拓疆强基”三年人才战略,紧紧围绕气体合成、分离、纯化、低温等核心技术,不断引进行业高端人才,增加研发实力。2021年,公司研发支出达2159.55万元,同比上涨14.26;引进本硕博以上人才30余人,其中包含具有北京化工学院博士学位、多项电子半导体特种气体专有技术及多年生产运营经验的技术人才,以及氟、硅、氯、碳系列电子特气、电子材料的专业工程师,为公司研发生产电子特气产品及电子化学品提供技术支持;公司通过创建电子特气、新材料、冷冻、超纯气体等创新平台,对电子特气、稀有气体提取、工业尾气回收提纯循环再利用项目和核心技术进行了有效的可研论证,为公司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20年1月,公司通过宜昌市科技局认定为宜昌市工业尾气回收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研发平台大力进行相关技术研发,公司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研发项目开展技术研究。公司与三峡大学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进行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3月,公司与武汉轻工大学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建的液氮冷冻食品企校联合创新中心于2021年10月21日取得宜昌市科技局备案,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2021年12月,公司与湖北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全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功能性硅烷及其衍生物材料研发中心,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公司于2015年首次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于2018年和2021年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的重新认定。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公司形成了丰富的技术积累,并在多个行业细分领域取得了技术突破。例如: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在技术上实现对含油氩气净化回收的工业气体企业,尾气回收利用率高达90;公司于2013年启动的“富氦工业尾气回收再利用关键技术及其工业化应用研究”研发项目,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业内困扰的常压氦气尾气回收问题,获得专利《一种用于氦气回收的稳压回收装置》;2015年,公司发起对宜昌猇亭空分装置的节能技术改造,运用多项独有创新技术,该项目“针对特定型号液体空分进行节能降耗研究”取得了湖北省科技成果鉴定证书;2018年至2021年,公司通过开展研发项目《稳定供氧过程中低耗能氮气回收工艺的研究》,取得了发明专利《一种低能耗稳定供气的方法及系统》;2020年和2021年,公司分别承担了两个市级科技研发项目《氦质谱检漏仪污氦尾气高效回收工艺的研究》和《煤化工合成氨尾气净化分离提纯电子气体关键技术研究》。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公司不断将新技术进行成果转化,形成了雄厚的技术储备。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获得已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72项。

8、全面专业的行业资质

由于气体易燃易爆,易致窒息等特点,我国政府把工业气体作为危险化学品纳入监管,对工业气体的生产、充装、储存、运输、经营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从而形成较高的资质壁垒。公司自设立以来,通过自主申请和收购兼并同行业公司等方式,获得各类资质如下:总公司及分子公司共拥有12张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2张食品经营许可证、15张生产许可证(包括药品、食品、安全类)、17张充装许可证、7张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并拥有低温液态槽车、管束车、瓶装气体危货车上百台,达到全国范围内的领先水平。

9、独特的循环经济型园区集群供应模式

公司以气体分离技术为依托,与部分工业园区达成供气服务协议,为工业园区整体提供气体应用的综合解决方案。该方案主要是通过整合一个工业园区或几个临近企业的用气需求,用管网连接,进行区域性集中供气,同时将园区内工业尾气进行回收、循环再利用,实现资源要素有效配置。对于公司来说,客户持续稳定、无需重复投资设备、随着园区内企业集中后边际成本降低,利润率提高,易形成规模效应;采用技术先进、能耗降低、自动化程度高、运行成本降低、运行人员减少的大型机组,供气设备及备用供气设施集中调度,可以降低设备放空率,提高产品利用率。对于客户来说,降低危废处理成本、用气成本进而降低其生产成本的同时,也保障了供气的及时性、稳定性,使得客户对公司的供气服务形成粘性,促使长期稳定的合作。这种模式降低了工业园区内企业的整体成本,在工业园区域内形成物质的良性流动,打造节能减排、合作共赢的循环经济。

报告期内,公司已在宜昌化工园、潜江化工园完成布局,其项目将成为公司未来重点投资发展方向。2021年底,公司位于湖北潜江经济开发区的电子特气产业园项目已完成一期工程主体建设及设备安装调试,项目联合试车成功,开始进入试生产,电子特气二期已开始建设,利用园区的氨、氢、碳、氯资源,生产高纯氨、高纯氯气、高纯氯化氢、高纯氨水、高纯一氧化碳、高纯二氧化碳、高纯碳基硫等电子特气和电子化学品,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在电子特气领域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有助于公司加快在新增电子特气业务方面的建设,加速公司向产业链下游半导体领域拓展,为半导体电子等行业提供高品质、高技术、高服务的优秀产品。同时,公司正在宜昌化工园规划的宜昌电子特气及功能性材料产业园项目,结合了国家产业政策和宜昌化工园的区位优势,拟以宜昌精细化工产业链的氟、硅、氯、碳、氢、氨、硫等资源为基础原材料,向氟硅电子特气、功能性硅聚合物、气凝胶、前驱体、同位素等高端产业链延伸,进一步向电子特气、电子化学品、新材料领域布局,形成公司新的园区化核心竞争力。

相信随着国家在节能减排、碳中和、清洁能源方面的政策要求越来越严,工业园区内企业在这方面的需求将越来越多,公司在工业园区成功的运营经验可以更多地向其他区域的工业园区复制、扩张和不断优化。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1年,国内经济恢复发展,GDP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气体产品应用范围和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用量不断增加,新产品不断迭代,纯度不断提高。但国内经济和行业发展仍存在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各类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传统工业气体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公司上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以及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业绩稳步上升,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安全第一”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市场开拓力量正在加强,人力资源结构向人才支撑型调整的步伐加快,成本控制挖潜手段不断丰富,生产运行的稳定性和效益性有了较大提高,管理薄弱环节正在逐步改善,潜江项目取得较大进展,上市公司治理水平逐步走向规范和成熟。

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91,794,743.59元,比上年度增长20.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229,069.46元,比上年度增加3.6;公司总资产2,331,861,732.38元,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资产1,143,760,375.95元,资产负债率50.95。全年销售液态气体56.33万吨(其中:液氧29.4万吨、液氮20.74万吨、液氩2.09万吨、液二氧化碳4.1万吨),比上年增加37.42;销售液化天然气3.96万吨,比上年减少47.96;销售瓶装气体332.58万瓶,较上年增加30.42;管道气36,025.21万方,较上年增加16.07。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拓展液态产品市场,液态气体销量大幅提高。同时,瓶装气体业务全面恢复,导致营业收入同比增加。另一方面,公司为下一步战略发展做好人才及资金储备,积极引进行业研发人才,扩大融资规模,人工成本及财务费用增加,导致净利润增幅小于营业收入增幅。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安全第一”的发展理念,做好防疫抗疫、复工复产工作,通过“更精、更细、更深”的管理、人才、文化建设,在各项管理和经营业绩上取得了良好成效。

(1)经营业绩稳中有进

2021年,各类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市场竞争持续激烈。公司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以及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团结务实、开拓进取、砥砺奋进,业绩稳步上升,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2)管理再上新台阶

2021年,公司管理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安全第一”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市场开拓力量正在加强,人力资源结构向人才支撑型调整的步伐加快,成本控制挖潜手段不断丰富,生产运行的稳定性和效益性有了较大提高,管理薄弱环节正在逐步改善,上市公司治理水平逐步走向规范和成熟。

(3)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1年12月,公司位于湖北潜江经济开发区的电子特气产业园主体项目经联合试生产,已产出部分产品,项目联合试车成功。本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在电子特气领域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同时,有助于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行业地位。

(4)技术研发实力显著增强

2021年,公司为下一步发展做好人才支撑,引进了一批技术研发实力强大的博士、硕士团队,为公司电子特种气体及功能性材料项目落地提供了人才保障,并为公司未来产业链延伸及业务转型奠定良好基础。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行业格局和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钢铁、化工、冶金等传统产业对工业气体的需求稳定增长,同时来自于电子、食品、医药、新能源、煤化工等新兴产业的气体需求增速显著快于传统行业。工业气体需求领域的日益扩大为气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1)经济增长助推行业发展

工业气体增长与经济增长高度相关,受益于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工业气体行业也迎来黄金发展期。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保持了四十多年的持续发展,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半导体等空分气体下游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对空分气体的需求量持续增长。2010年,我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仅为410亿元,至2019年,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市场规模增至1,47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30。2018年,中国人均工业气体用气量不足美国的1/26,不足西欧和澳大利亚的1/20。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人均工业气体用气量仍然很低,我国工业气体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通常来讲,一国的工业制造规模与工业气体市场规模全球占比应当相匹配。现阶段,我国已经是全球唯一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工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也从20年前的5.9攀升到了近30,而工业气体用量却不足全球的20,我国工业气体仍有较大增长潜力。

(2)新兴分散零售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工业气体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工业气体行业按照供气方式不同可分为传统的大宗集中用气市场和新兴分散零售市场,现阶段,虽然冶金、化工等传统大宗用气市场在工业气体市场的需求端仍然占据了相当比例的份额,但是其市场规模较为稳定,用气品类也较为单一,以氧气、氮气等大宗工业气体为主。工业气体未来主要的新增需求来源于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半导体、环保、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获益于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推动,以上新兴产业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对工业气体的需求量急剧膨胀,极大地拓展了工业气体行业的发展空间,也平滑了工业气体行业受传统产业景气周期影响所出现的需求波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提高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最新企业单位
本周热点
  • 没有企业

  •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