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随州 > 企业单位 > 正文

两会特刊:大部制改革的随州试验

发布日期:2016/9/23 17:51:15 浏览:670

随州公司名称,两会特刊:大部制改革的随州试验 大部制改革、大部制改革方案、大部制改革最新消息、广州市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大部制,大部制策划两会特刊:随州的大部制改革试验两会特刊:随州的大部制改革试验10006267344中国观察

随州大部门制探索:逼出来的整合

“误打误撞”赶上好时机

“2000年,国家第四次政府机构改革如火如荼进行,市县乡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我们撞上了好时机。”夏明元说:“随州本来在1986年的时候,就申请与湖北荆门、鄂州一起升级为地级市,当时襄樊市没放手。”2000年,随州适时地再次提出升格为地级市的请求。这次比较幸运,同年6月25日,获得国务院批准。

改革的先行者

白纸上好画新图

2000年6月25日,随州市从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一切从零开始。“考虑到随州的财政实际,编制能少安排就少安排,能综合的就尽量不单设,以节省行政开支。这个思路与中央的思路是一致的。”夏明元说,当时并没有明确提出“大部门制”的概念。新随州市的编制设置,当时准确的提法是:“不搞横向看齐,不搞上下对口。”

人员精简,节省大量行政开支。为什么能在新的随州市应运而生?夏明元打比喻说,就像在一张白纸上画新图,容易画得好。随州市具备这个先天条件。作为新成立的一个地级市,一切从零开始,没有任何历史包袱,不需像其他地市一样,要改革就要先拆后建。随州是在平地上建新楼,没有任何人员安置的矛盾和经济负担。

改革的随州条件

像抓计划生育一样抓编制

随州市经济基础薄弱,原来是一个县的架构,升为地级市,包袱比以前更重。中央没有补助政策,财政要靠地方来解决,这决定随州市不能设置很多的机构。另外,随州市管理的幅度比较小,只包括一个区和一个市,土地9000平方公里,人口230万,工作量并没有那么大。夏明元说,这几个条件决定了随州市的架构,必须以精简为主。

情况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随州市机构改制7年,2000年设立的55个机构经过不断“瘦身”,现在反而增加到了64个。“对,是64个。”夏明元坦诚地说,这个数字是真实的,这也说明改制过程的艰难和复杂。一些分设出来的部门是因为上级部门的强压,不得不单设出来。还有一些部门是根据实际需要,自然分设出来的。

何为大部制

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按照业内专家的提法,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地方政府的大部制试验

成都“大部门体制”改革

改革遇到了一些阻力。“职能整合的面越广,所触及的部门利益越多,受到的干扰就越大。”知情人士说,“一些部门把部门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不愿交出管钱、管审批的权限。”部门整合,职能合并,相同的两三个部门合到一起,中层干部必然多了出来,而干部的调整和精简,也涉及许多人的根本利益。

浙江富阳:打破部门壁垒

以前,市级机关事业单位61个部门的房产、地产按较低评估价值14.7亿元,有的部门出租房屋,设立“小金库”。公有资产管理运营委员会决定,按照“统一管理、统一营运、处置公开、利用高效”的原则,从今年1月1日起,机关事业单位的地产、房产移交给专门成立的公共资产管理中心,经营性用房出租租金由管理中心负责收取,上缴市财政。如果今年政府项目全部实现,光利息就可节省2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的五轮政府机构改革

第一轮:1982年,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现干部年轻化,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编制从5.1万人减为3万人。

第二轮:1988年,首次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改革后人员编制减少9700多人。

第三轮:1993年,首次提出政府机构改革的目的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

第四轮:1998年,实施了2008年之前涉及面最广、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政府机构改革,不再保留的部委有15个,新组建4个部委,3个部委更名。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第五轮:2003年,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设立国资委、银监会,组建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监总局,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组成部门变为28个。

目前国务院机构设置

目前,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共有组成部门28个,特设机构1个、直属机构18个、办事机构4个、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1个、直属事业单位14个。

两会特刊

历经七年之痒:最大阻力来自公务员内部

三届领导班子始终把编制当作“高压线”

“最大的压力来自公务员队伍内部。有的压力看似来自上级,其实还是下面的人跑到上面去,企图通过领导给我们施压。我们主动去沟通,摊开了一说,上级部门多数都表示理解。”随州市成立8年来共三届领导班子,始终把编制当作“高压线”。2004年,一些部门出现擅自更改机构名称、提高机构规格等回潮现象,市领导直接找相关负责人谈话,责令其整改,并向市委市政府作书面检讨。

随州市长谈随州经验

变通办法:一个班子七个牌子实际上这个牌子都可以不挂,但是我们为了工作方便,为了在夹缝中把事情做好,我们才挂牌子,一个班子挂几个牌子。比如经贸局,既是经委的人,又是国资委的人,身兼数职,现在挂牌子是不得以的。

秘书长当秘书用科长当办事员用从决策到落实就这三个人,秘书长当秘书用,科长当办事员用,市长一旦有决策以后,秘书长就协调到每个部门去了,实际上工作量并没有增加多少,某些方面还减少了。因为不需要几个部门平衡的协调。

没有人递交过辞呈觉得压力大不能干这个工作的,这种情况还没有。的确有人说,这个部门要分设,不分设没有办法对上衔接,没有办法对下衔接,你如果不分设我没法搞,只能辞职。我的原则说,你不能干有人能干得了,但是也没有真正实施。

公务员队伍不壮大是原则在人员的控制上还是必须严格的,不管是什么样编制的人,是公务员编制也好,是事业也好,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必须要有严格的监管,人只要少不能多,当然这点做起来是非常难的,在中国人是最难的问题。”

随州改制的成功与困惑

成另类城市随州模式路在何方?

大家从一开始“不理解”,到现在“交口称赞”,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之前,曾有内部官员对媒体说“随州改革没有伤筋动骨,只是小打小闹,这是误解。”有专家认为:大部门体制要成功,必须自上而下改革,上下级步调一致。“下改上不改,改了又回来”,随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夏明元说,随州差点被陷入“宿命”。国家这一轮“大部制改革”的推进,为他们骤然点亮了一盏明灯。

随州改制自下而上的成功

实践几经反复缺少支持步履艰难

“上不通,中不通,下不通。很尴尬。”董学斌的意思是,将市农技推广中心设置为副处级单位,下面挂牌的机构设为科级,这样才有利于指导下面开展工作。周边的地市也会有意见。

2000年,科协被合并到科技局中。2005年市科协换届,在向省主管单位递交方案后不予批准,理由是随州科协不是个独立单位。最后,市里只好将科协与科技局重新单独设置。

改革7年反增9部门市级机构增到64个

成功与困惑

在新随州市的架构中,统战部、民族宗教事务局、台湾工作办公室和台湾事务办公室4家单位合并为统战部,设置一套领导班子,共有12个编制,相比较其他地市的三四十人要少得多。夏明元说,把职能近似的单位组成到一起,集中办公,能提高效率,这是一个明确的思路。

媒体报道后,随州市能源推广中心主任陈德树不愿接受采访,他担心省里会更不高兴,以后的工作更难做。他有些无奈地说:“改制应该从上往下改。从下往上改,工作难度会很大,要顶住很大的压力。这个事情报道后,我们更有压力了。”陈德树的压力,也是许多其他部门遭遇过的现实。

《两会特刊:大部制改革的随州试验》相关参考资料:
大部制、深圳 大部制、大部制改革、公安大部制改革、环保大部制改革、机构大部制、环保大部制、公安机关大部制改革、大学大部制改革

最新企业单位
本周热点
  • 没有企业

  •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