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随州 > 企业单位 > 正文

随州“大部门制”经验是这样炼成的

发布日期:2016/3/7 5:25:39 浏览:781

新华社武汉3月24日电(记者唐卫彬张先国廖君)自2000年8月建市以来,湖北随州市探索推行大部门体制、打造经济型政府,全市财政供养系数连续7年出现负增长,实现行政成本最低化、行政效能最大化。作为改革的先行者,随州七年来的实践表明,实行大部门制,必须运用大思路,营造大环境,形成大合唱,同时,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防止因权力过于集中而引发腐败问题。

——推行大部门体制打造经济型政府

2000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湖北省将随州由副地级省直管市设为地级市。建市之初,随州市就积极探索推行大部门体制、打造经济型政府,编制总量不但没有增加,全市行政编制、政法编制总量反而从5569名减少到5134名,精简率达8%。以每人每年2万元开支来算,财政每年至少节支870万元,从2000年至今,全市财政供养系数连续7年出现负增长。

随州市编办主任夏明元介绍说,按照精兵简政、精简效能的机构改革指导思想,随州市不搞上下对口,不搞横向看齐,严格控制机构数量,职能基本相近的单位能合并的尽量合并设置,职能衔接较紧的单位采取挂牌设置,职能交叉的单位,能不单设的尽可能不单设。在省里批准方案的基础上,随州市在建市时又将市委政研室和市委办合并设置,实际设置55个机构,比一般的地级市少设机构10个以上。

外事、侨务和旅游合并设立外事侨务旅游局,文化局、文物局、体育局、新闻出版局合并统称为文体局,社科联、作协、文明办、网络办、外宣办都挂在宣传部,合起来只有14个编制,市委办包括秘书长加起来29人。党史办、地方志编纂办公室、档案局、档案馆在其它地市普遍分设为独立机构,随州则将这几个职能合并在一起,只成立了一个机构,编制仅定16名,领导职数也只一正二副。

机构撤并后,各单位人事、财务一般不单设科室,相应工作由办公室承担,财务全部集中到市财会核算中心管理,绝大多数单位纪检、工会和机关党委(党组)也没有配专职干部。科室领导职数统一为一科(室)一职,这样的单人科室在全市占七成以上。

随州市成立以来共经历三届领导班子,始终坚持把编制当作高压线。2004年,一些部门出现擅自更改机构名称、提高机构规格等回潮现象,市领导直接找相关负责人谈话,责令其整改,并向市委市政府作书面检讨。

——增强服务能力完善监督机制

除了严控编制外,随州市还通过探索大部门制,使政府对基层和群众的服务能力和效果不断增强。

一是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政府服务职能集中整合,明显提高服务效率。随州市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五保合一,统一归口社会保险事业中心,这个中心仅21名公务员,而一般地级市此类机构至少有4个,人员编制80人到120人。据了解,随州市社保中心要为60万参保人员服务,每年收支资金量达11亿元,连续多年实现零差错。

二是与下级政府实行错位设置,对直接服务群众的部门实行精减机关、充实基层。由于随州市市直机关在曾都区行政范围内,区市之间在行政机构和编制设置上互为补充。在机构设置上,涉农部门一般区里编制远多于市里,比如曾都区里设了移民局,随州市则只在民政局内设一个移民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为农业局的一个科级机构,加挂了市种子站、市植物保护站、市农药监督管理站、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市植物检疫站、市农业生态环境管理站6块牌子,定编12人,实际到位9个人,其中7人是专业技术人员。近5年来,他们把涉农执法工作全部交给曾都区,集中精力抓技术,在随州建成了全国重要的品种展示基地,得到农业部表扬。

三是将一些传统的行政审批事项改为政府监管、市场决定。随州市招投标监督管理局是全国地级市最早成立的类似机构,负责全市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拍卖、产权交易等招投标,目前只有10人,替代了原先分设在交通、建设、水利、财政、土地、国资委等十几个部门的80多人。2007年招投标项目总量292个,涉及金额19.2亿元,是2001年的20倍,且连续6年实现了管理服务零投诉。市招投标监督管理局局长褚玉忠说,以前工程由谁来建、土地卖给谁、批准谁建加油站等事项,大多通过行政审批决定,领导签个同意就可,现在所有项目都通过招投标,按市场机制运作,公共财政实现了支出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推行大部门制,整合行政机构,意味着权力相对集中。随州市大力加强权力制约,完善了监督机制,有效避免了腐败的发生。

招投标监督管理局的成立有效防止了工程建设中腐败的滋生。2005年,市区5条道路改造,城建局报预算3300万元,市政府批准2800万元,招投标监督管理局负责招标,城建局负责工程质量和验收,城建系统企业与外地企业平等投标,权力相互制约,结果财政只花1970万元就圆满完成了改造任务。

随州市还建立了严格的考评机制,每年对市直50多个部门进行评议,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对各部门进行打分,对排名末位的实行诫免谈话,黄牌警告,对连续两年排名在末两位的部门领导进行免职处理。几年来,已有几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因此调整岗位。

在机构大精减情况下,随州在纪委内部增设了经济环境办公室,负责监督各部门的行政效率和效果。环境办除了根据群众投诉举报进行督查外,每年还与市委组织部、当地新闻媒体一起采取暗访的形式进行监督,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不当行政行为进行公开曝光。

——墙内花盼墙外香,改革期待大环境

随州市探索大部门体制七年多来,取得了明显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作为改革的先行者,由于少数部门不理解、不支持,随州也付出了一些代价。

随州市农业局的一个中心由于没按上级要求作副处级机构设置,2006年的相关改造指标便被削减了45%,相应减少经费投入450万元。在有的达标评比活动中,随州也因为未设立相应机构对工作不够重视,而被考核扣分。

随州市一些部门负责人说,近几年来,随州市不得不按上级要求增设、分设了9个机构。如残联、科协等。市科协原本与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2002年按上级要求将科协改为独立设置,如今,因经费没有保障,运行举步维艰。

为了与上级部门对口,随州市在现有机构上加挂牌子,像农业局的技术推广中心加挂了种子站、植保站等6块牌子。目前,市直有16个党政群机关加挂了24块牌子,有15个市直事业单位加挂了27块牌子。

随州市有关负责人表示,随州7年多来的实践表明,实行大部门制必须自上而下地进行,才能较好地营造出大环境。目前,我国政府机构设置从中央到地方,大多要求上下对口,这种传统的行政政制管理格局和管理理念及思维定式,既不符合各地的实情,也是造成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无限膨胀的根本所在。今年两会批准通过的国务院大部制改革,为基层大胆探索行政管理模式创造了更加良好的环境,增强了各地构建小政府、大社会体制的信心。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自身改革和建设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推行依法行政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政府机构设置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仍然比较突出,比如条块分割,结构太细,行政权力和资源配置还不够科学合理,部门职能交叉重叠等。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加大部门横向覆盖范围,精简政府机构,形成行为规范、运作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按照新时期行政管理体制的新要求,认真研究各级各类机构的工作规律,通过纵向衡量、横向对比,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合理划分机构职能,科学配置编制资源,使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相互协调、高效运作,从根本上减少错位越位不到位的问题。

此外,实行大部门体制,要充分发挥各级职能部门作用,形成大合唱。要建立组织、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相互支持、又相互监督的有效约束机制,真正建立起机构编制管理高压防线。对擅自增设机构、增加编制、扩大领导职数的,发现一起追查一起、处理一起。要建立健全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及群众监督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监督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超编进入控制不到位、职能设定和职责履行执行不到位、非常设机构和挂牌机构的设置与管理重视不到位的问题。

(责任编辑袁志国)

新华网湖北频道诚邀广大网友投稿,您可以用相机或手机记录下身边的感人故事,精彩瞬间。

请将作者、拍摄时间、地点和简要说明连同照片发给我们,我们将精选其中的好图、美图在页面上展示,让所有新华网友共赏。

最新企业单位
本周热点
  • 没有企业

  •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