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随州 > 下设单位 > 正文

随州市民乐享花鼓戏文化大餐

发布日期:2016/11/30 8:12:20 浏览:680

楚天快报讯实习生聂铭

图说:随州花鼓戏《状元与乞丐》上演中

9月6日,随州市首届“戏剧周”在神农大剧院正式开演。当晚6时许,首演剧目《状元与乞丐》正式开演,全场观众爆满,演出获得观众一致好评。

本次“戏剧周”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局、随州市花鼓艺术剧院联合举办,旨在让随州市民更多地了解随州花鼓戏这一文化瑰宝。

全场爆满一票难求

当天晚上6时许,记者在神农大剧院门口看到,很多市民聚集在场馆外,正在排队检票进场。长长的队伍拥挤在剧院门口,场面甚是火爆。

随着演出时间的临近,观众陆续进入剧院就坐,但是剧院门前广场上依然聚集着不少市民,许多人被剧院大门两旁的剧目介绍牌吸引过来。

6点30分,剧院现场的观众席全部坐满。剧场工作人员介绍,神农大剧院最多能容纳996人同时观看,而当天是戏剧周开演的第一天,剧院预计到场的观众会很多,所以早早安排部署,限制入场观众,确保观众安全。

据售票处工作人员介绍,早在9月3日消息发布的第二天上午,就有很多观众到神农大剧院门前领取免费戏票,全部套票一天内被领取一空。“不过后续只要有空余位置,我们也会向没有戏票的市民开放剧院。”

首演剧目获得好评

第一天上演的剧目是《状元与乞丐》,故事讲述了丁文龙、丁文凤两人从小被算为“乞丐命”和“状元命”,但是由于二人处事方法、态度的不同,最终导致命运反转颠倒的故事。该剧反映了人能够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主题,以及封建迷信的害人至深。剧情诙谐幽默,又发人深思。

不少市民对此剧目表示赞赏,市民江女士说自己是戏剧爱好者,“我觉得这部戏表演很好看,布景、灯光效果很好,演员表演也很用心”。而市民赵女士则说,她是第一次在现场看戏剧表演,对随州花鼓戏之前了解不多,但是看了之后总体上觉得很新颖,很好看。

该戏剧的主演团队是随州花鼓艺术剧院。据剧院团长任少坤介绍,随州市花鼓艺术剧院的前身是随县花鼓艺术团,从1955年起就在随州各地进行花鼓戏表演。2012年,艺术团经过改制后,拥有了更专业的演绎团队,2013年正式组建成随州市花鼓艺术剧院。剧院曾在神农广场演出过大型古装花鼓戏《白银千两》,举办过“送戏下乡”等展演活动,深受随州市民的喜爱。“举办这次活动也是为了回馈广大市民,并且希望通过演出能够让随州市民们多了解随州花鼓戏。”任少坤说。

花鼓戏进校园社区

在神农大剧院二楼,这里坐满了观众,都是年轻的面孔。有的学生聚精会神地盯着舞台看着,有的捧腹大笑。记者上前询问,得知他们是随州实验中学初二的学生。据李同学介绍,他们学校有5个班组织了集体观看。对于今天这场表演,他说:“第一次看戏曲表演,该剧的台词是用随州方言说的,觉得很新奇,很有意思。”也有同学表示,自己平时基本上不会看戏剧,感觉只有老年人才会看,不过今天才知道原来随州也有地方戏剧,了解一下还是很有用的。

据任少坤介绍,随州有三大文化瑰宝,其中,曾侯乙编钟、炎帝神龙故里是随州人广为熟知的,但是第三大瑰宝——花鼓戏却很少被人提起,有些市民甚至不知道有这一项。

随州花鼓戏早期叫“地花鼓”“花鼓子”“花鼓戏”,流行于随州、应山一带,它融合了北方文化的高亢、粗犷和南方文化的委婉细腻,具有浓郁的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各类花鼓戏中一个较为别致的流派,已作为地方剧种编入《中国戏曲曲艺辞典》,并入选《中国文艺年鉴》。随州花鼓是唯一保留并能演唱“梁山调”的剧种,对于研究随州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

“此次,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局联合剧院举办‘戏剧周’还有另一项活动,就是组织学生、社区人员前去观看。”任少坤介绍,“教育的意义至关重要,本次‘戏剧周’,我们与学校取得联系,带领学生了解随州花鼓戏文化,之后会在学校、社区进行花鼓戏演出,让随州花鼓戏走进校园和社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播随州花鼓戏文化。”

今年是编钟出土40周年,随州市花鼓艺术剧院也计划打造以编钟题材为主的花鼓戏戏剧,参加湖北省第三届艺术节,旨在把随州花鼓戏文化同编钟文化结合起来,走出湖北省,使全国更多的人了解随州花鼓戏。

《随州市民乐享花鼓戏文化大餐》相关参考资料:
随州市城市投资、随州市玉龙供水、随州市城市投资集团、随州市、随州市天气、花鼓戏、随州市东正专用汽车、随州市经济开发区、荆州花鼓戏

最新下设单位
本周热点
  • 没有区县

  •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