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随州 > 下设单位 > 正文

走进随州青铜器王国,探其古老神秘与文明

发布日期:2016/8/16 10:18:10 浏览:634

随州市文化局,走进随州青铜器王国,探其古老神秘与文明 神秘王国、神秘的自然王国图片、神秘的自然王国、神秘的王国攻略。

在线招聘虽然帮助很多人找到了工作,但是虚假信息却从来没有断过。

随州市文化局

5月23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在宁开幕

我们人民共和国的航船正在破浪前进……

走进随州青铜器王国,探其古老神秘与文明

来源:

作者:简安然

2016-06-1413:52:49

【字号:】

热点

推荐

(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先生题写的馆名)

随州市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东承中部中心城市武汉,西接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北临信阳,南达荆门,居“荆豫要冲”,扼“汉襄咽喉”,为”鄂北重镇”,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随州古称"汉东之国",其“随”字最早出于西周“汉东之国随为大”,当时随国为一诸侯国,附庸在楚国之下,附近有陈国、蔡国、唐国等。自西周后,“随”这一古地名得以流传下来。隋文帝杨坚曾在此封地,隋朝亦因随州而命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随州,历史名人上古有炎帝神农;春秋有季梁、随侯;战国有曾侯乙;唐时有胡紫阳等;随州城西擂鼓墩出土的战国早期大型成套系列编钟(打击乐器),更是惊艳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曾侯乙墓的发现和发掘,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礼器、乐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漆木竹器以及竹简文物多达15404件,有许多造型奇特,工艺精湛,是前所为见的珍品。尤其是青铜器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内涵丰富、时代跨度大,而且铸造精美,在全国屈指可数。而随着考古工作和征集工作的继续,这些珍贵文物将还会增多,随州博物馆也是名符其实的“青铜器王国”。

博物馆建设背靠擂鼓墩,设计主体为一个主馆和两个副馆,园林式布局,采用楚国建筑"一台"、"殿"、"多台"组成的风格,外形主要体现"楚城"和"编钟"特色。同时,它又是一座设备条件较为先进的现代博览建筑。沿着梯形台阶,进入一层主馆是一个大序厅和休息厅,往里走是一个面积为1100多平方米的陈列厅,陈列厅的后面是办公区和库房;陈列厅的左右两边分别为一个面积600余平方米的展厅;南、北两个副馆主要设计为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展厅和编钟演艺厅。

进入博物馆大厅,迎面墙上是一幅古代曾国领土地图,从地图可以看出,随国在当时还是一个大国。

走进展示厅,光线暗下来,恍若穿越时光隧道,进入一段被尘封的历史瞬间。博物馆分为5个展,第一个展厅是“曾国迷踪”,曾国是周朝早期大臣南宫适的封地,西周早期曾国政治中心就在今湖北随州。

在随州出土的很多青铜器文物上都刻有“曾国”和“随”字的铭文,说明随是古代就有的说法,而曾是封候的名称,随是地名。

西周早期青铜器噩矦方彝,随州安居羊子山4号墓出土。器身为母口承盖,盖为单脊四坡屋顶状,上有一对鸟形钮。器肩部两侧铸有对称的半环兽首衔环耳,前后肩部正中各有一张牙卷鼻的象首。器腹饰两层兽面纹,器盖饰兽面纹,口、部、足部饰龙纹,器底中央悬挂一铃,铃内有舌,盖内铸有铭文“噩候乍厥宝(阝尊)彝”。

做工精致的扉棱提梁卣,身子像一张兽面,四周刻有繁杂的花纹,还有一个漂亮的提手。

双耳方座簋,安居羊子山4号墓出土。整个青铜器通高27.6、口径21厘米。侈口,鼓腹,高圈足下连方座。兽首半环形双耳,下有长方形珥,腹正中有两组对称的扉棱,圈足对称分布四个小扉棱。

西周时期造型独特的觥,既是斟酒器具,也是工艺品。

春秋时期曾仲姬提链壶,壶肚上刻有繁缛龙纹饰。

造型美观的铜瓠壶。

半两石范,战国时期铸造钱币和母范的祖范。

战国时期的铁足铜鼎。

小巧的銮铃,仿佛可听到远古车马叮当声。

形似地动仪的菱形勾连云纹敦整体呈球状,球体表面刻画细腻精美的花纹,恐怕现在的高科技都难以精准地复原这样的花纹。

还原曾侯乙墓情形的曾侯乙地宫,曾侯乙墓系一座呈卜字形的大型岩坑竖穴木椁墓,形似现在的"三室一厅",东室放置主棺一具、陪棺八具;西室放置陪棺十三具;北室放置兵器、车马器及竹简;中厅大约是墓主人的音乐室、礼宾接待厅,内置大量礼乐器;在东室通往中厅的门洞处置放狗棺一具。地宫东西长21米,南北宽16.5米,距地表深13米,面积为220平方米。整个椁室由底板、墙板、盖板共171根巨型长方木铺垫垒迭而成,使用成材楠木达500立方米。木椁顶面及四周填塞防潮木炭6万公斤,木炭之上努筑青膏泥、白膏泥,上面盖铺石板,再努筑五花土直达墓口。

曾侯乙青铜架楠木彩绘主棺(分内、外棺)重达7000公斤,另有彩绘陪棺21具。曾侯乙,男性,年龄45岁左右,约葬于楚惠王56年(公元前433年)深秋。陪葬者均为13-25岁女性。如此豪华的陈设布局和这么多的殉葬者,让人在惊叹古人智慧同时,也感慨奴隶社王侯们的奢靡和血腥。

体态修长,头上长着两只鹿角,引吭高歌,展翅欲飞气度非凡的“鹿角立鹤”。通高143.5、鹤高110厘米鹤长喙上翘呈钩状,引颈昂首伫立,两翅展开作轻拍状。拱背,垂尾。鹤首两侧插有两支铜质鹿角形枝杈。鹤的头、颈和鹿角上有错金几何纹饰,其它部位有铸成和镶嵌的云龙纹。此器造型别致,是一件独具风格的青铜工艺精品。鹤和鹿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把鹿角插入鹤头,将二者置于一身,可称之为“瑞鹤”。这也是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出土文物中造型别致绝无仅有的,现在被随州市定为自己城市的标志。

随县擂鼓墩一号墓出土的镈钟,是一种古代大型单体打击乐器,形制如编钟,只是口缘平,器形巨大,有钮、可特悬(单独悬挂)在钟悬上,又称特钟。此镈钟高92.5厘米,口径60.5×46.2厘米,重134.8公斤。

联禁铜壶,两壶通高99厘米,分别重99公斤和106公斤,铜禁长117.5、宽53.4、高13.2厘米重35.2公斤壶为敞口,厚方唇,长颈,圆鼓腹,圈足。壶盖有衔环蛇形钮,盖外沿套装勾连纹的镂孔盖罩。壶颈两侧各有一攀附拱屈的龙形耳。器身饰蟠螭纹和内填蟠螭纹的蕉叶纹等。两壶内壁均铸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禁面有两个并列的中空圆圈,以承放大壶圈足。禁的长边各有二兽足。兽口部和前肢衔托禁板,后足蹬地。禁面和侧面均饰蟠螭等纹饰。铜禁出土不多,迄今为止国内外仅见4件,在湖北省是首次发现。

云纹金盏、金漏匙,盏通高11、口径15.1厘米重2156克匙长13厘米重56.45克直口,方唇,浅腹,平底。三个凤首形矮足。腹上部有两个对称的环耳。盖略大于盏口,盖沿有三个等距离的外卡。盖顶有一个圆形捉手。盖面和盏口下饰云纹、绹纹、勾连雷纹、蟠螭纹等。盏内放置金漏匙一件,方柄圆身,器身镂空变形龙纹。至迟到商代时,我国就出现黄金制品,但多为一些片饰。而此盏是仿铜的金制容器,反映了墓主人的特殊身份。

龙凤玉挂饰,挂饰整体为一条大龙。全器用5块玉料、1个玉环和一根玉锁钉雕成可以活动卷折的16节。采用了透雕、浮雕、阴刻等技雕成37条龙、7只凤和10条蛇,并饰有谷纹、云纹、斜线纹。出土时这件玉饰置于墓主头部,可能为冠上的玉缨(帽带).其特色之表现主要有如下几例:第二节玉璧上的云纹,是采用压地手法,璧的四周攀附四龙,这种形制是到战国晚期才广为采用的;第十一节雕成三条蟠龙相连的玉佩状,龙身为"S"形,是春秋后期在中原开始流行的玉佩造型,十六节玉饰却巧妙地把它们用在一条大龙身上;第十二及十三节的玉饰,分别由双首相向和双首相背的蟠龙构成,每条龙身上各刻有一条龙;第十五节玉饰的两端,分别刻有立凤和凤鸟衔蛇图案,这种图案是南方楚艺术品常见的题材,在漆器等绘画品中屡有发现。

高126厘米,最大的腹径为100厘米,重327.7公斤的“大尊缶”,为迄今所见我国古代最大、最重的贮酒器,用于祭祀、宴飨等仪式活动。缶胫部位刻着“曾侯乙持久用终”七字铭文。

曾侯乙铜鉴缶,战国早期文物。通高61.5、边长62厘米,重170公斤,是古代用以冰(温)酒的器具;由内外两件器物构成。外部为鉴,鉴内置一尊缶,鉴与尊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夏天可以放入冰块,冬天则贮存温水,尊缶内盛酒,这样就可以喝到“冬暖夏凉”的酒,因此被誉为我国最早的"冰箱",也是最早的"烤箱"。

保存完好的擂鼓墩二号墓编钟,被称之为曾侯乙编钟的“姊妹钟”。编钟闪亮着青铜光泽的钟体,均保留着优美迷人的原有音响,至今还能演奏古今中外乐曲。

《走进随州青铜器王国,探其古老神秘与文明》相关参考资料:
湖北随州、随州 发电厂、随州城南新区管委会、洛阳 随州、随州 强降雨、随州 抗洪、随州 受灾、随州 溃堤、随州 灾情

最新下设单位
本周热点
  • 没有区县

  •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