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随州 > 下设单位 > 正文

随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

发布日期:2016/6/14 12:50:38 浏览:5535

随州市商务局,随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 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补偿费、中国矿产资源、山西主要矿产资源、中国的矿产资源安全、山西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矿产资源法实施条例、随州市商务局。

一总则

“十一五”及其后1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期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全面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加速迈向现代化,随州市也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随州”,以及打造“鄂中北地域性中心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为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中央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部署,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和《湖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随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相关行业和部门发展规划,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55号)要求,编制《随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在深入分析外部经济环境、随州市市情、矿情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确定规划的目标,落实湖北省总体规划的任务,对我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以及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总体部署,是我市“十一五”及其后10年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

《规划》基期为2005年,近期为2006—2010年,中期为2011—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规划》适用范围为随州市所辖行政区域。

二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

(一)社会经济概况

随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北部,跨东经112°43′—114°07′,北纬31°19′—32°26′,地处桐柏山南麓、大别山西端、大洪山东北部。市境东与孝感大悟县相接,西与襄樊市、枣阳市、宜城县毗邻,南与孝感安陆市相连,北与河南信阳市、桐柏县接壤,素有“荆豫要冲”、“汉襄咽喉”、“鄂北门户”之称。全市国土面积9636平方千米。

截至2005年底,全市总人口253.0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37.26,农村人口占62.74。随州市现辖一区(曾都区)、一市(广水市)、一县(随县),45个乡、镇、城(郊)区办事处及国营农场,2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93.07亿元,国民经济增长率1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5.79亿元,比2004年增长20.0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49.0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3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30元。

随州市地跨长江流域北部和淮河流域南部地带,位于中纬度季风环流区域的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9℃,无霜期220—240天,年均降水量960毫米。随州市是湖北省对外开放的“北大门”,是特大城市武汉向西北辐射的重要接力站和中转站,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京广铁路、汉丹铁路、汉十高速公路和107、316、312国道以及建设中的随岳高速公路、麻竹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国家正在兴建的西宁铁路经过随州北部,西宁铁路与汉丹铁路的连接线正在随州建设,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随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文物大市之一。境内现有文化遗址168处,古墓葬(群)137处,古建筑144处,石刻306处,近现代中药史迹26处,其他文物点6处。出土馆藏文物31876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78件,二级文物200余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有大洪山、鸡公山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三潭、桐柏山太白顶、烈山风景区(包括炎帝神农故里和封江风景名胜区)3个省级风景区,平靖、黄土、武胜三大雄踞险地、气势非凡的古关,以及徐家河省级旅游度假区、中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擂鼓墩战国古墓群等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二)矿产资源特点

截至2005年底,随州市已发现的矿种为52种,占湖北省已发现矿种的37.9,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30.41。全市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12种(附表1、附表2-1、附表2-2),分别为铁、铝、金、银、重稀土、萤石、冶金用白云岩、硫铁矿、重晶石、磷矿、石墨、长石等。尚有14种矿产估算了地质储量,因工作程度低而未上矿产储量表:包括玻璃用脉石英、建筑石料用灰岩、建筑用大理岩、建筑用花岗岩、建筑用白云岩、建筑用辉绿岩、建筑用砂、建筑用玄武岩、饰面用花岗岩、水泥配料用粘土、水泥用灰岩、制灰用灰岩、蛭石、砖瓦用粘土等。

随州市矿产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非金属矿产相对丰富,支柱性矿产严重短缺

随州市的重晶石、萤石、磷矿、钾长石等化工原料类矿产以及石灰岩、花岗岩、辉绿岩等建材非金属矿产相对比较丰富,开发利用潜力较大,而金属矿产严重短缺,能源矿产更是一片空白。

2.小型规模矿床居多,勘查程度较低

全市经勘查发现的矿床或矿产地为112处,其中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14处,占全部矿产地的16,小型及小型以下矿床数超过了总数的80。勘查程度达到详查阶段的只有6处,达到普查阶段的11处,总体勘查程度较低。

3.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

随州市的金矿集中在北部的封江地区;重晶石集中在何店-洛阳-柳林成矿带;钾长石主要集中在三合店;萤石主要分布在吴店、岩子河;磷矿分别集中在西部的长岗、大洪山和东部桐柏山麓广水。石灰岩、辉绿岩、花岗岩、大理岩等非金属矿产分布相对分散。

4.单一矿产多,开发利用相对容易

全市85以上的矿床为单一矿床,共伴生矿床较少,易采选。

(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现状

随州市的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和勘查工作起步较早,但主要工作是在上个世纪50—80年代末进行的。期间先后有30多个单位在区内进行过区域性地质矿产调查、矿产普查与勘探、工程地质调查或勘察、地面物化探和航空物探等工作,基本查清了本区的地质特征和矿产分布情况,提供了有关铁、铜、金、多金属、金刚石、重晶石、萤石、铝土矿、磷矿、石墨、重稀土和白云岩等矿种的区域矿产信息及勘查资料。20世纪90年代初,为适应建筑业及化学工业发展的要求,又对石灰岩、大理岩、花岗岩和辉绿岩等非金属矿产做了进一步的勘查工作。90年代末在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启动后,本区的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区内在开展并完成1:5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同时,对具有远景的金、银和叶腊石等矿产进行了勘查评价。根据湖北省第三轮成矿区划研究,随州市境内共划分有6个IV级成矿区和11个V级成矿区,为进一步开展矿产资源勘查指明了方向(附表3)。

截至2007年底,随州市已设置探矿权22个,其中钒矿1个、钾长石矿1个、金矿3个、钼矿1个、铁矿8个、铜钼矿1个、铜多金属矿2个、普通萤石3个、重晶石2个。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开发利用矿种

2007年,全市开发利用的矿产共计22种,包括铁、金、萤石、长石、重晶石、磷矿、蛭石、玻璃用脉石英、水泥用粘土、水泥用灰岩、制灰用灰岩、建筑用花岗岩、饰面用花岗岩、建筑用玄武岩、片石、建筑用白云岩、建筑用大理岩、建筑用辉绿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矿泉水等矿产(附表4)。

2.开发利用矿山

2007年,全市开发利用的矿山共计123家,其中铁矿3家,金矿3家,磷矿2家,重晶石4家,普通萤石11家,蛭石3家,玻璃用脉石英2家,片麻岩2家,水泥用灰岩2家,其余全部为采石(砂)场及砖瓦粘土类矿山(附表5)。随县94家,曾都区15家,广水市14家,全市除8家中型矿山外,其余全部为小型及小型以下矿山,矿业从业人员3567人。

3.矿业经济现状

2007年,全市固体矿石总产量为270.95万吨,矿业总产值11807.5万元,利润总额1282万元。我市现有国营矿山企业2家,股份制矿山3家,集体矿山17家,其余全部为各体矿山。按开采矿种,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矿产分别是建筑用辉绿岩,铁矿、重晶石和建筑石料用灰岩,其产值分别为2422万元、2030万元、1770万元和1060万元。

(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现状

初步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监测网络,通过地方财政拨款和矿山企业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为全市矿山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治理提供了一定经费来源,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截止2005年,全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面积4.29公顷,占全市需要恢复治理面积的32.41,治理投资额54.7万元;废石累计存放9.7万吨,当年处理废石3.5万吨,矿山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了68.3,矿山型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治理。

(六)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矿产勘查工作程度低

本市矿产勘查工作较低,除了少数几个矿产地达到详查以外,将近90的矿产地地质工作程度为预查或普查,矿产资源情况不明及矿产开发后备资源不足等问题十分突出。

2.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

全市123家矿山企业仅有8家达到中型开采规模,年产矿石量10万吨以上的矿山仅有9家,近一半矿山年产矿石量在1万吨以下。“一矿多开、大矿小开”,重复建矿现象普遍,“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等问题仍然存在。矿山生产经营结构水平低下。利用方式粗放,加工业不发达,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少,以卖原矿和粗加工产品为主,资源经济效益差,缺乏市场竞争力。

3.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较严重

矿产开发致使矿山植被、景观、土地、水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三废”达标排放率、恢复治理率和土地复垦率较低,局部地区水源、大气、土地受到严重污染,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矿山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不健全、不系统、不持续,治理资金短缺,技术设备不到位。

4.矿产资源管理有待完善

矿业法律法规、配套政策、规划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宏观调控和监督力度不够;矿山“三率”考核指标体系尚未健全;重微观轻宏观、重审批轻审查、重发证轻监管、重开发轻保护、重眼前轻长远的现象仍较普遍;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滞后,矿业权管理限于发证与收费,矿业权市场尚未形成,矿业投资不活跃,不能有效利用市场机制引导矿业资本的优化重组。

(七)矿业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

1.中部崛起和武汉城市圈战略为随州市矿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十一五”时期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武汉市城市圈战略实施的关键阶段,随岳高速公路、麻竹高速公路、西宁铁路、汉渝铁路、汉丹复线以及京广铁路改造等一批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我市矿产资源尤其是非金属矿产的开发利用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2.全新发展理念对矿产资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新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战略,对矿产资源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稳定安全的资源保障;加强环境保护与整治,建设绿色矿业与矿业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矿产资源工作的重要任务。

3.知识经济的兴起为矿业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技术保障

矿业属于传统产业,必须改变以往资源耗费型的发展思路,积极吸收新科技革命的成果,站在新技术革命的前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本周热点
  • 没有区县

  •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