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随州 > 旅游景点 > 正文

付强:随州农村,小时候过年的那些事

发布日期:2020/7/9 4:21:45 浏览:1107

大脑中的哪根神经,我就会想到当年我和父母过年的景象,百感丛生,感叹我父母那时的艰辛和不易。

年三十的晚上守岁,家家都会预备好多干果和零食,一家人坐在火厢房的火塘边烤火拉家常。父亲和母亲会轮流给我们兄妹讲故事,父亲拿出二胡,拉一曲《江河水》,那如泣如诉的琴声,至今还仿佛得在我的耳边响起。母亲就阻止父亲,让父亲拉小提琴,拉《绣金匾》,我们就和母亲一起跟着唱,“正月的闹元宵,金匾绣开了”。

守岁是要守通宵的,信心万丈的我,终究在火塘边坚持不到子夜,母亲讲的远古吃人的猛兽“年”,也驱走不了我的睡意。只知道,正月初一早上,在母亲的叫声中,睡眼惺忪地从床上醒来。

正月初一是新年,早早起来拜跑年。高高兴兴地穿上新衣服,这儿扯扯,那儿看看,衣服肯定大,不合身,因为正长个,有意放长放大了,检查完上衣裤子里几个硕大的口袋,就开始顺着湾子拜跑年。每一家,大人会给孩子衣服兜里装满板栗豆子瓜子,再后来就是几颗糖果。渐渐地,几个小伙伴碰在一起,集成伙去读家家户户的春联,看别人人家堂屋里挂的年画,那时的年画,像连环画一样,上面是样板戏的故事或电影里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看的津津有味。

往年的农村,好多都是近亲或远亲。孩子们穿着新衣新鞋子给去给同村或邻村的姥姥、姥爷、舅舅、姑姑、姨妈磕头拜年。就会留在家里吃饭,一玩就是一天,用压岁钱去供销社买上几个鞭,几块糖,边玩边放,边玩边吃。

孩子们过年是尽情玩乐,而大人们,就要走大人们的过年程序了。上了年纪和辈分高的大人,坐在家里等着晚辈和孩子们给自己拜年;青年们或小两口,抱着孩子去长辈家拜年,“初一拜舅母,初二拜丈母,初三拜姑母”是不成文的规矩。

正月间,待春客,就成了农村家家户户要做的事。亲戚们开始轮流拜访,也利用这个农闲季节加深加深亲情和感情。常言道:“亲戚不走就疏,朋友不走就丢”,越走越近嘛!小孩子也跟着大人走亲戚,虽然坐不了席,但有好吃好玩还有小伙伴,依然是不亦乐乎。

农村待客,也有很多讲究。开始坐席前,大方桌边好一番谦让拉扯,主客陪客按序坐定八个人,朝着大门背靠大柜靠右手的,一定是主客,旁边是陪客。八个杯子里斟满酒,开始上菜,主人家说声“请”,拿筷子伸向一个菜,其他的七个人都拿筷子伸上这个菜,象征性的挟一筷,送入口中,细嚼慢咽,然后把筷子放在桌子上。那时候,夹一筷子菜吃后就要把筷子放在桌子上,要横着放,不能像现在这样吃饭时拿在手上,否则,别人说你不懂规矩。

主人家端起酒杯,再说声“请”,大家又跟着端起酒杯,放入唇边,轻呡一口放下。那时的酒杯,就是现在的口杯,杯子虽小但不能像现在喝酒这样一口一杯,主人家不说喝干清杯,是不能一口喝完的。

就这样跟着主人家吃一口菜呡一口酒,不紧不慢,说些这天气农时等等不咸不淡的话,不苟言笑,虽然桌子上坐的基本上都是亲戚,但大家都很讲究礼仪。

常言道:过完十五才算过完年。正月十五,尚店街上和各大队都有闹元宵的文艺节目,样板戏、纽秧歌、划花船、打快板,热闹过后,年就算过完了。

回忆随州农村那时的春节,每个习俗都无不反映了那个物质贫乏的时代,人们对未来美好日子的向往和憧憬!如今,人们的愿望早已实现,社会安定,物质充裕,人们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现在的日子,天天都是过年。

常常听到很多人在慨叹,说现在过年没有往年的年味了;还有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常常感叹现在再也吃不到那往年过年的美味了。其实,正是这样的感叹,反映了同样是过春节,不同时代,同样是中国人不同的过法,折射出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春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一定会过得更加富裕,更加精彩!

作者简介:

付强,网名老嘿,喜欢读书、运动和美食。尤爱骑行、远足和自驾穷游,在户外寻觅美好,闲下来,摸摸手机电脑,用文字生活的快乐。

上一页  [1] [2] 

最新旅游景点
本周热点
  • 没有旅游

  •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