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随州 > 下设单位 > 正文

湖北11个城市(镇)将承担起国家任务随州入选

发布日期:2017/1/3 15:29:58 浏览:1312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十一部门联合公布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名单,全国共111个城市(镇),湖北荆门市、随州市、宜昌市长阳县、黄石市大冶市、襄阳市老河口市进入试点名单。

2015年,湖北武汉市、孝感市、仙桃市、宜城市和宜都市、松滋市先后入围第一批、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名单。至此,湖北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总共达到11个。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湖北这11个试点城市(镇)有何特色?

纳入综合试点将有什么好处?

据《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总体实施方案》,试点地区将结合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实际,坚持突出地方特色,重点在农民工融入城镇、新生中小城市培育、中心城市建设、城市绿色智能发展、产城融合发展、地方文化保护传承、城乡统筹发展等领域,根据批复的各试点城市(镇)《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方案要点》任务,结合本地发展实际,重点突破薄弱环节,积极探索,闯出新路。

据《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名单的通知》,要求2016年年底前启动试点,到2018年取得试点阶段性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试点成功经验。这也就意味着:

湖北这些城市(镇),将成为全国样板!

湖北11个试点城市(镇)有何特色?

武汉市

武汉,简称汉,俗称江城,位于中国腹地中心、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水交汇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也是湖北省省会。

2014年,武汉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试点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武汉市发改委表示,到2020年,通过实施111计划,着力解决3个100万人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即推进市外农业转移人口居住证制度,梯度赋权100万人;推进有能力、有意愿的市外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武汉100万人;引导市内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就业、定居100万人。

孝感市

孝感是全国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级城市,位于湖北东北部,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现辖7个县市区和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孝感国家高新区、双峰山旅游度假区、临空经济区,国土面积8910平方公里,总人口531万,其中孝感城区人口48万。属武汉城市圈核心圈层,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二五期间,孝感市坚持城乡统筹,首个全域孝感城市总体规划通过评审。坚持孝汉一体、市区一体、云孝一体、城乡一体,孝感着力完善现代城镇体系,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人口城镇化,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明和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建设鄂豫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推进孝感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目前,由孝感中心城市、5个县市城区、30个重点镇、100个农村新社区组成的1531市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已经确立。2015年,孝感市城镇化率已达53.25,比2010年提高了10.05个百分点,孝感城区人口增加到50万人。

仙桃市

仙桃原名沔阳,位于湖北省中南部的江汉平原腹地,国土面积2538平方公里。仙桃历史文化悠久,经济充满活力,是全国百强县(市)、湖北首强县(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市。

近年来,仙桃市抢抓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机遇,坚持以全域规划为引领,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和管理。加快南城、东城新区建设步伐,前通路路桥竣工通车,沔阳公园建成开园,完成沔州大道东延、新城大道西延、通港公路等道路工程建设,新区基础设施配套日趋完善。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完成仙桃大道西延、干河路北延以及部分城区主次干道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新增城市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维修破损路面1.2万平方米,城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宜城市

宜城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座落于襄阳市南43公里。宜城版图面积2115平方公里,人口58万。现辖八个镇、两个街道办事处、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宜城经济开发区)和一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大雁工业园区)。市区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20万。

通过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宜城将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快改革创新,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城镇化投融资改革和城市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到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3.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6.5;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1。

宜都市

宜都市隶属于湖北省宜昌市,是湖北长江经济带的港口城市,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市,国土面积1357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38.6万人,户籍人口39.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6.5。

根据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方案要点的总体目标,宜都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加快全域产城融合;加快培育枝城新生小城市;推行新型城市建设配套改革。

到2017年,宜都要实现9.07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基本实现城乡人口管理一体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5。到2020年,实现13.85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9.5。

松滋市

松滋市隶属于湖北省荆州市,是长江经济带和鄂西生态旅游圈重要县级城市,是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面积2235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77.36万人,户籍人口8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5.4,户籍人口城镇化率19.3。

根据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方案要点的总体目标,松滋主要任务是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活力和创造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城市绿色智能发展。

到2017年,松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28.4;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1.8。

荆门市

荆门市位于湖北中部,东眺武汉,西临三峡,南望潇湘,北通川陕,素有荆楚门户之称。

荆门市现辖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漳河新区、屈家岭管理区和荆门高新区,地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0万。

荆门市历史悠久,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诞生了长江中游最古老的文明——屈家岭文化,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政权——权县建立于此。

这里留下了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出土了被称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郭店楚简。这里养育了道教创始人之一老莱子、一代楚辞文学家宋玉、南宋理学家陆九渊、楚国歌舞艺术家莫愁女等著名历史人物,留下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千古传颂的历史典故。

近年来,为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荆门市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将过去经商办企业投资额、固定住所等限制条件全部取消,实行零门槛城镇落户政策、市公安局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吸引经商办企业、就学、务工等潜在落户对象。同时,从2016年3月起,荆门市还简化审批环节,将户口迁移落户审批权限下放给县、市、区公安局,全部取消户籍人口的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登记,统一登记为湖北居民户口,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镇化流转。

截止2016年10月30号,该市共有户籍人口2970937人,其中城镇人口942765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1.7,比2015年末增长了2.9个百分点。

随州

随州市位于湖北北部,东承武汉,西接襄阳,北临信阳,南达荆州,居荆豫要冲,扼汉襄咽喉,为鄂北重镇,是湖北省对外开放的北大门。

随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就诞生在这里;闻名于世的曾侯乙编钟出土于,被誉为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随州曾是隋文帝杨坚封地,隋朝因随州而命名。

随州山川秀丽,大洪山、桐柏山、中华山、徐家河、封江等风景名胜旅游区享誉省内外。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以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的不朽诗篇赞美随州。

近年来,随州市城镇化发展迅速,以一主两翼、多点支撑为城镇化空间格局,修复城市生态,完善县城功能,建设美丽乡村,走出一条具有随州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得到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的肯定。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7.9。

长阳县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湖北唯一一个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武陵山片区县,辖8镇3乡、总人口41万人,境内有土家族、汉族、苗族、满族、蒙古族、侗族、壮族等23个民族,其中土家族约占65。

长阳是长江流域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著名的长阳人的故乡、巴人故里和土家族的发祥地,自古就有佷阳古地,夷水名疆之称。

长阳文化灿烂,素有歌舞之乡之称,山歌、南曲、巴山舞被誉为长阳文化三件宝。2006年,土家族撒叶儿嗬入选国家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长阳山歌、南曲、长阳薅草锣鼓和都镇湾故事入选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长阳风光秀美,景观独特,素有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画廊在长阳的美誉。与神农架、武当山、长江三峡并称湖北四大甲级旅游资源区,长阳被命名为湖北旅游强县。

长阳县在试点方案中提出,将以巴土民族文化为特色,力争在新生中小城市培育、产城融合发展、地方文化保护传承等方面取得突破,积极探索武陵山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模式,加快建成宜昌都市后花园、鄂西南四化同步示范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创新发展示范县,为中西部地区就地就近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提供经验借鉴。

到2017年,长阳将争取在产城融合、新生中小城市培育、宜居城市、文化保护和传承等方面形成本县的发展模式。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0,中心城区和特色小城镇格局基本形成,在鄂西地区和武陵山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大冶市

大冶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湖北东南部,是全国闻名的青铜文化故里、矿藏荟萃之乡和保健酒基地。全市辖11个乡镇、3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93万。在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成功在湖北省率先进入全国百强,排名第97位。

大冶地理区位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地处中国第四大核心增长极——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三角腹地,是武汉城市圈冶金建材走廊的重要支点。

2010年,大冶市被纳入湖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县(市),通过深入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四化同步、一体发展战略,城乡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推进城镇化步入加速发展阶段,为开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相关建设规划方案,到2020年,大冶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5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5,分别比2015年底的45、54.41增长8和10.59。

老河口市

老河口市位于湖北西北部边缘,因地处汉江故道口而得名,扼鄂、豫、川、陕四省要冲,素有襄陨要道、秦楚通衢之称。

老河口建城已有2000多年历史,古称赞阳,是春秋名将伍子胥的故里,汉代开国丞相萧何的封地,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曾在此出任县令,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此写下诗文。

老河口市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湖北省卫生城市、湖北省园林城市、湖北省文明城市、是湖北省襄十随汽车走廊重要生产基地。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老河口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眼于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更新规划理念,创新建设管理模式,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打造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着力打造精致魅力滨水新城。

[1] [2]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本周热点
  • 没有区县

  •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