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随州 > 百姓生活 > 正文

神农故里行

发布日期:2016/7/11 1:17:17 浏览:2984

之间就是陂陀岗地和冲积平原,这种地形非常的适合农耕,这是文化的载体,有这个载体的存在,东南西北输送的营养,需要一个很好的载体承接,变成自己的东西。吸收了他们的辉煌糅合在一起,成就了自己的辉煌,这就是随州炎帝神农文化,这种文化,不排外的,是包容的。

或者说,中国湖北的崛起,需要这种包容,我认为湖北文化就需要这种包容,湖北是“九省通衢”,就是能包容来自各种文化个方面的思想。

任何一个生命她需要一个空间,他若没有足够的空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吸收营养,他就不可能成长起来的。为什么依靠种植小麦诞生了那么多辉煌的文明,都没落呢?就是因为当游牧民族入侵以后他们没有退路了。遇到几年没有足够降雨的大旱,草原的生态就难以承载过多的牛羊。靠牛羊生活游牧族群就会寻找新的生存空间,游牧民族是强健的,他们就会向南方有水的地方入侵,挤压南方的生存空间,南方就会退让,往哪里退让呢,我们中国有足够的地方可以退让。这种退让就是一种生活习惯的交流,精神文化的交流,接纳、包容、认同,他们会学习别的族群和民族的长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的游牧名族也把炎帝神农奉为神自己的祖先,他们也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

随州民族

我们知道长江和黄河两这种生活方式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中国的东南西北都把炎帝神农当做自己的祖先,这是对文化的一种认同。这种文化的认同支持了中国的政治认同,经济认同。没有文化大一统的支撑,不可能政治上的统一。梁漱溟先生说: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炎帝神农是中国生活方式的创立者。轩辕黄帝是政治文明的创建者,轩辕黄帝在社会生活的管理上,有许多独到之处,这是一种政治文明。轩辕黄帝管理区域是很小的,但是他具备的影响力,大家都是仰望的。很多人没有到过黄帝的部落,但是他们认为黄帝的那种管理模式那种生活方式是值得学习的,值得吸取的,他们认同黄帝。或者说南方的炎帝神农,北方人没到过,炎帝的生活方式,他们认同,认同以后他心理上形成了一个共同体,这就是文化的共同体。这种文化的共同体他的边界在什么地方呢?在人内心,内心有多大?你说有多大他就有多大。为什么美国一直标榜他的民主平等自由,他的这种标榜让很多没有去过美国的人向往,他的影响力很大,都想去,去过许多国家的学者张维为说:“一出国,就爱国。”为什么呢?因为他听信了别人的说法,西方有强势的话语权,他说自己的文化是天下最好的文化,是人类终极的文化。美国没他想象中那么好,就感觉自己的国家好。其实美国的“民主”、“自由”是个好东西,也有很多缺失。他讲究的是个体,而中国讲究的是整体,中国文化是一种整体文化。中国的整体文化是从“家”出发的,一个人的存在,一个人的价值,就是为整体而存在的。比方说你的工资,你的工资就是你的家人工资。这在西方是不可理解的,我的工资怎么能是我的家人的呢?而在中国这是正常的,如果你的工资不拿回家给你的家人,你就是个败家子,就是这个道理。在中国你只要一心一意为了这个家你就是一个好丈夫、好儿子。中国的文化价值从家开始、到族、到部落、部落联盟,最后到国家。中国有四个词语是可以互换的,家、国、民族、天下。说家,就是说天下,这个天下是可以很大的。

随州民族

在今天,有许多人信仰缺失,认为个人“权”、“利”最重要,为了个人的“权”、“利”,可以损失别人“权”、“利”,这是西方的所谓民主自由平等。为了得到一只鸡,可以跑到你的家里,甚至毁你的房子,也要抓到鸡,这完全是一种利己的价值。这种利己价值观是和整体价值观对立的,整体价值需要的牺牲和奉献。人类世界的现实,越分国家越多,不是世界扩大了,而是世界分裂了。这种分裂就是利己的个人价值观成为国家的主导,以西方的价值观认为,中国应该分裂为许许多多的小国最好。中国的整体价值观就是一种走向群的文化、社会的文化、群越来越大,社会越来越广阔,最后天下大同。

天下大同应该是人类的一种终极走向。西方的个人主义思潮,也是有营养的,一个社会的美好,需要有巨大的创造力,个人主义是能够最有效发掘个人身上的创造生机与潜质的。东西方的价值观是有冲突的,今天整体价值观受到损毁的情况下,需要一种东西来鼓舞。炎帝神农是中国国家大一统的文化基础,中国多民族享受农耕生活的恩惠,就认同炎帝神农为人文始祖,这是一种信仰。

所以我感到我们随州炎帝神农文化能改变人的价值观或信仰,随州炎帝神农是一种信仰,大家都认同的。包括我们讲马克思共产主义,人类生活的社会化是一种趋势,我们的老祖先认为这就是天地的规律,人类只有成为一个整体才有力量,马克思共产主义讲的,就是一个整体,天下大同。当然,在理论上他们可能没有交集,但是两者的思路、方向、趋势是一致的。或者说,马克思主义和我们老祖先的理想是趋同的趋势。为什么说马克思思想在他的家乡无法实现,他们崇尚的是个体,但在中国可行!为什么在中国就可行呢?而且还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将来一定会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因为中国有炎帝神农的整体文化观,人类进步只有整体化、社会化,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可以说我们对老祖先的信仰就是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就是对人类整体化的信仰。

随州民族

周易玄先生问包毅国主席如何看待“随”文化。

包主席说,我们随州处于“中”,农耕文化离不开水,随州又和中国的4条主要的水系相关,这4条水,叫江、淮、河、汉。江是长江,河是黄河,淮就是淮河,汉指的是汉水。这4条水流都和随州有联系。淮河发源于桐柏山,黄河看起来和随州不相干,但是,南襄盆地和随州相干,我们随枣走廊的入口就在南襄盆地,大洪山的北边,阴面,宜城、襄阳都是大洪山的余脉,这种地理位置是非常重要的。这种重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随州的分量很重。国家制定政策的人是很有智慧的。我举一个例子,改革,简单讲就是减人简事,那么为什么减人简事的情况下,还在2000年设立随州市这个地级市?毫无疑问这是增人增事,就能突出这个地方重要性。中国的历史上,国家的分裂,中国的政局是否稳定,都和这个地方有关。从文物上看,在西周,就很重视这里,只有控制了这里才能控制中国的南方,教化南方,这种控制不是靠刀枪,不是靠力量来控制,它是靠礼乐的力量,一种思想的力量,一种文化的力量来控制的。为什么随州出这么多编钟?叶家山墓里面,铭文说的很清楚。公元前1040年距今3000多年,为什么叫南宫括来到这里驻守?你以为周武王能打下天下,他派这么重要的人物到随州来,是他傻吗?不是,是随州这个地方太重要了,这个地方涉及到国家的安稳,这个地方必须要重视。2009年,随州增加了一个随县,又增人增事了,为什么?就是因为这里很重要,事关中国政局的稳定,事关中国中部是否能够崛起,中国的各种力量的融合。

北魏时期的杨忠在夺取随州时立下了巨大功勋,关陇贵族集团的重要成员十二大将军之一的杨忠在559年被封为随国公。公元565年,杨坚因为父亲的功勋晋升大将军,出任随州刺史。568年,杨忠去世后,杨坚继承了随国公爵位,580年,杨坚的爵位再升为随王。周宣帝暴病而亡,杨坚凭借国丈身份入主正阳宫,很快,杨坚就以“隋”命名建立了一个伟大的王朝。这个王朝伟大之处,不仅仅是用了随州的“隋”字,而在于随国公杨坚明白了“随”的真正含义在中国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家的分裂是一种痛苦,是民族的灾难。

随州民族

随作为隋王朝的滥觞之地,杨坚为实现国家的大一统着手改革地方行政制度,重要原则就是“存要去闲,并小为大”,把北周的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二级。随州被改为“州”,显然大大提升了随在国家大一统的地位和作用。可惜,隋王朝的国运短促,这种地位还没有充分显露就被另一个王朝取代了。但新王朝显然已经领会了隋文帝的深谋远虑,唐初的随州为郡或为州,无论是什么建制,因为这里属于控制局势的战略要地,朝廷总是委派亲王或者皇亲坐镇。隋王朝的光彩虽然只是瞬间,但它的辉煌消融在一个伟大的唐朝,一点也不可惜。唐王朝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能吸收消化所有有益于自己强健的营养。有一句话叫“唐承隋制”,就是说唐代保留了隋朝所有的好制度,所以人们更多的时候喜欢说这个盛世为“隋唐盛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隋王朝对随州的重视,在唐王朝得以延续,辉煌的盛唐中无疑有随州地域文化的亮光。

一个地方,重要不重要,有钱、富裕当然好,但是最重要的是内心强大。中国的大一统思想,他是通过很多代才形成的,内心里面的、骨子里的仰望、认同,才形成社会的公共认识,他不是随便能摧毁的。我要说你不是炎黄子孙,你肯定不愿意,为什么?因为这种认同已经深入到我们的血脉里了。你不认帐你就是不肖子孙,整个民族会排斥你,讨厌你,让你抬不起头,你的子孙后代也永远抬不起头。所以在中国,不要谈分裂的事,谈了对不起祖先,进不了祖坟。我们讲立功、立言、立德,这个功、言、德,就是中国的大一统,就是一个整体,我们今天所有的东西照样都是一个整体,就是大多数的问题,只要你代表了人民的大多数,你就承担着天命。就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上天的选择。

包主席说,炎帝神农诞生于随州,最早的文献记载来源《左传》。《左传》成书于战国时期。它是依据什么作出的这个判断?仅仅是依靠展禽“坐怀不乱”的道德是难以让人信服的。包主席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艰难地探寻!

随州民族

我们知道,传统公认的的信史时间是公元前841年,文字成熟的历史也只有3500年,而炎帝神农所在的“炎帝时代”,目前已形成的共识是在仰韶时代的晚期和龙山时代的早期,即距今5500年——4500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华文明5000年。炎帝神农时代与可以相信的历史相距几千年。如果我们进入这种历史文献的考据之中,极有可能陷入一种误区。在记忆恍惚的古代,就是文字形成的文化传统,也可能会遮蔽历史的真实。如果把文字形成的文化体系称之为传统的话,它只能是文化小传统。因为孕育并催生这个传统的宇宙天地万物,才真正是文化大传统。当我们在文字小传统中找不到真相时,我们只能从这种文化大传统中去认识历史的真实。

他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艰苦的探索,他已经感到自己正在进行的探寻是一个很大很大的课题。这种探寻其实是在求证中华文明的起源。今天的考古发现证明距今5000年前后,人的平均寿命为20.3岁—20.8岁(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文明的出现是漫长的过程,它需要一点一滴地长时间积累。这个过程是创造——积累——再创造——再积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这种积累实际上就是历史的堆积过程。历史的真实就隐藏在这种历史的堆积之中。这种堆积是文化细胞的发育成长过程,它构成的形态就是文化生态。它是一种深层的、内隐的、相对稳定的,需要长时间累积,达到一定厚度,才发生质变的生态。有了这种文化生态,才诞生家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量变堆积历史,质变分割历史。

他通过文字起源分析认为流传于随州的民间传说蕴含着真实的历史。这就是“随”字。“隨”字的左边是一片土地表示大山无石之陆(《说文解字》),右边是一片经过经营的肥沃的土地,中间是画的“足”。这是一个会意字,是讲两块土地融合在一起的意思。这个字来源于“炎黄之战”传说。相传惨烈的战争使炎黄两族都遭受重创,于是两族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最新百姓生活
  • 国网随州供电公司:优化人员结构提升服务水平国网随州供电公司:优化人员结构提升服务水平04-15

    来源时间为:2024-03-223月18日,湖北随州供电公司公布了所属43个供电所2月的业绩排名情况,随县供电公司厉山供电所排名第一位。“自实施竞合……

  • 全市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稳步发展04-15

    来源时间为:2023-07-31随州日报讯(通讯员刘婧)近日,省住建厅督查组对我市2023年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督查组重点督查了保租房分配入……

  • 张一帆:游河古镇纪事04-10

    来源时间为:2024-04-03游河古镇热闹的集市(2004年)在蜿蜒千里的淮河上游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境内,有一座名为游河的古老集镇。据《重修信阳县志》记载:游……

本周热点
  • 没有百姓

  •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