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随州 > 下设单位 > 正文

安徽合肥警备区、湖北随州军分区切实落实政策法规

发布日期:2016/9/21 22:29:37 浏览:687

随州市民政局,安徽合肥警备区、湖北随州军分区切实落实政策法规 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计划生育政策法规、政策法规、最新土地流转政策法规。

及时报喜军属享荣光

11月13日上午,安徽省合肥市大杨镇镇政府广场鞭炮齐鸣,锣鼓喧天,3名身披大红花的军属走上前台,激动地从镇领导手中接过部队寄来的立功喜报和镇政府赠送的“光荣之家”匾额,在群众的赞扬声中,军属们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专程赶来参加这个喜报小型送发仪式的合肥警备区政委丁明德说:“一人立功受奖,全家光荣。喜报怎么送,看似是个小问题,其实不然,敲锣打鼓送喜报,不仅能激发军属的荣誉感,激励他们更好地支持亲人安心服役、建功立业,也是全民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也便于地方政府掌握军人立功受奖情况,更好地做好优待军人家属的工作。”

近年来,合肥警备区在基层发现,部队寄到官兵家乡的喜报存在登记制度不落实、送达不及时、甚至出现遗失现象等问题。为此,他们在蜀山区进行了建立三级联合传送喜报制度的试点,即:由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各选派一名人员,组成联合送交小组,将收到的喜报及时送至区内立功受奖官兵的家中。同时,他们还统一制作了喜报送达回执函,及时向喜报寄发部队进行反馈。两年来,先后邮寄回执函300余份。

针对辖区面积广、服现役官兵立功受奖多的实际,他们在送交方式上尽量优化创新,既坚持营造喜庆气氛,又尽量着眼实际简化程序。他们依据国家民政部相关规定,对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且数量不多的军人家庭,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委托村、居委会组织人员送达;对数量较多、居住较集中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或委托乡镇、街道举行小型送发仪式,集中发送,营造热烈隆重的气氛。

为进一步激发军人军属的荣誉感,他们还注重做好延伸服务工作,及时从喜报中发现线索,收集整理贡献突出的官兵事迹,组织市、区新闻单位进行集中报道,受到了立功受奖官兵、有关部队和军属的好评。

喜报不“迷路”军属展欢颜

张明军

又到年终总结评功评奖时。

在儿时的记忆里,每到年底,村里总会不时响起阵阵敲锣打鼓声、响亮的鞭炮声,那是政府有关部门来送子弟兵的立功受奖喜报。每当此时,全村人都会聚集到这户人家,啧啧有声地称赞这家的孩子有出息,当父母的自然笑成了一朵花。

父母最大的心愿莫过于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千里戍边卫国的儿女,对父母最大的慰藉,也莫过于一张立功受奖的喜报。

向在部队立功受奖的官兵家庭送喜报,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是双拥工作的重要内容。从战争年代起,这一做法对于鼓舞士气、激励先进、树立导向,以及对激发参军报国热情、活跃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全民国防教育,都产生了积极深远、不可替代的影响。

早在1986年,国家民政部转发总政组织部《关于印发立功受奖通知书的通知》时,就明确要求各县(市)民政局接到部队《立功受奖通知书》和喜报后,要及时转递。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军队按纲建连开展双争评比工作后,民政部于1995年1月19日又专门下发《关于组织好向优秀士兵家庭送喜报的通知》,明确规定喜报不要拖延、积压,并采取适当形式表示祝贺。从而,将这一优良传统以法规性文件的形式明确下来。多年来,各地也纷纷出台法规性文件,对送喜报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

湖北随州军分区、安徽合肥警备区送喜报的具体举措,令人欣喜。诚愿军地有关部门和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员携起手来,切实落实政策法规,接力做好相关工作,让喜报不“迷路”、让军属展欢颜。

喜报“旅行”缘何多坎坷

李克望李文钟本报特约记者徐应东

今年11月底,湖北随州市一名军属找到当地有关部门反映,儿子所在部队几个月前寄来了立功喜报,但家里却一直没有收到。经查找,民政部门和人武部都没有见到这张喜报,而部队证实喜报确已寄出。此事引起了随州军分区领导的重视,一场关于喜报为何“迷路”的调查就此展开。

喜报屡屡难以报喜

经了解,尽管多数立功受奖的官兵家庭及时收到了喜报,但收不到喜报的现象也并非个别。

2008年底,战士小刘被评为优秀士兵。在喜报寄出去的当天,小刘就打电话向父母报告喜讯,可直到今年10月份小刘休假回家,家里还没有收到喜报。这让小刘感到有些失落,也很纳闷:“到底是部队没寄呢,还是中途丢失了?”

为此,记者走访了几位官兵家庭,有的说接到儿子电话后,是自己到镇里查找取回的喜报;有的则反映一直未收到喜报。随后,记者来到小刘家所在地的民政局询问,一位同志拿出档案夹说:“你看里面有没有他的。”记者接过来一看,里面至少有10份立功受奖喜报,仔细翻看日期有一年甚至两年前的。记者问:“为啥不将这些喜报及时送达?”这位同志答道:“有时间就送去,没有时间他们自己来领取……”

据个别军属反映,子女将在部队立功受奖的喜讯传来后,家人今天到村委会看,明天到乡里查,后天到民政局、武装部找,却总是盼不来喜报。喜报不报喜,让全家心里都不是个滋味。

喜报“迷路”原因何在

听完机关同志的汇报,军分区政委王晓宁动情地说,对军人来说,立功受奖喜报代表着崇高的荣誉,是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的结晶,是在部队成长进步的见证。薄薄的一张喜报,承载着军人的荣誉、军属的期盼。对此,必须引起重视,认真落实规定,确保及时送达。

他们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认为,喜报姗姗来迟甚至遗失,主要有3个原因。

填写不规范。记者连线3个县市人武部、民政部门进行电话采访了解到,少数部队单位寄往民政部门和人武部的喜报,有的字迹潦草辨认不清,有的通信地址、接收人不详或有误,甚至有的单位将立功受奖喜报交给官兵个人邮寄。

传送不及时。有关部门个别负责接收和转发官兵喜报的工作人员,对此重视程度不够,责任心不强,没有登记造册,也不及时下发给乡镇送达,导致少数喜报被束之高阁。

接力不尽责。部分官兵的家乡地处偏远地区,远离城镇,客观上送达比较困难,于是县里转到乡镇,乡镇等到有村干部来开会时捎回,接力传送的过程中只要有一人不尽心尽力,就会造成遗失或延误。

喜报转递有赖规范

为确保及时送达官兵立功受奖喜报,随州军分区采取有力措施,对喜报转递的各个环节进行细化、规范和明确。

建立军地协调机制。军分区与市民政局根据国家民政部和总政治部有关规定,每年对县(市、区)人武部、民政局进行一次联合检查,内容包括收到喜报的登记情况、转递时间以及是否拖延、积压等。对官兵受到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军属,积极商请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人员敲锣打鼓报喜祝贺,并给予适当奖励。

明确终端落实责任。针对喜报转送乡镇后落实责任人不明确的问题,他们规定,乡(镇、街道)专武干部、民政干部负责喜报的转送工作,责任到人,全程负责,明确时限,确保逐一送达。

建立送达反馈制度。县(市、区)人武部、民政局明确专人负责喜报转递工作,将喜报转交乡(镇、街道)后,坚持跟踪问效,掌握是否送达、何时送达等情况,督促乡级单位抓好落实。

在采访中,随州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张颖还谈到,希望部队在向各地民政部门邮寄喜报时,要向立功受奖的官兵核准送达详细地址和联系人,书写工整清楚,尽量挂号邮寄防止遗失,为喜报及时有效送达创造必要条件。

《安徽合肥警备区、湖北随州军分区切实落实政策法规》相关参考资料:
湖北随州、湖北随州新闻、2016年湖北随州水灾、湖北随州一桥杀人案、湖北随州新闻信息、湖北随州洛阳的水灾、湖北随州房价、湖北随州万和镇、湖北随州淮河镇

最新下设单位
本周热点
  • 没有区县

  •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