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随州 > 下设单位 > 正文

随州市消防部队和谐警营创建巡礼.典乐古乡奏新曲-随州市扶贫办

发布日期:2015/11/1 7:00:56 浏览:887


据说,凤凰是人间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就要经历一次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后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使生命达到升华,更加完美。

在素称为“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的随州市,就活跃着这么一群无所畏惧,不顾生死的“火凤凰”——随州市消防支队的全体官兵们。他们没有高薪,不求厚禄,也没有太多的鲜花和掌声,只有拼搏,只有汗水,只有血与火的不停洗礼。当不可抗拒的灾难发生的危险时刻,有人选择逃离、躲避,而他们却别无选择地迎难而上。他们睿智、勇敢、坚毅,古城的每一次火灾和抢险救援现场的冲锋陷阵,都是他们英雄本色的真实写照。这群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铁血男儿。他们用满腔热血和执着的信念守护着随州这片热土,用年轻的肩膀扛起“关爱生命、共创和谐随州”的重托!

走进随州市消防支队,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绿树、鲜花、草坪,一片祥和;练兵场上吼声阵阵;读书室里静寂悄悄;电脑房里键盘达达。这一切都显得优美而和谐。随着采访的日渐深入,我们也一次次进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一个充满激情,如火如荼的新天地。


“消防官兵干着火一半水一半、热一半冷一半的工作!过着饭吃了一半、澡洗了一半、觉睡了一半、梦做了一半的生活!展示着训练场一半,火场一半的风采!历炼着生一半、死一半的人生。而这些钢铁战士也是血肉之躯,他们向往安宁,更需要和谐”。支队政治处主任龚光明面带复杂的表情,深情地对我们说。

在广水大队,老兵田奇峰悄悄告诉我们:“我29岁了,11年的老兵,今年元旦结婚,为帮我们夫妻买房,罗治民教导员先后15次跑出去帮我摸信息,看房子,谈价钱,办证件。买房的钱不够,罗教导又帮我借了5万多元。”

战士蔡星说:“从进军营那天起,大队两位领导都真情爱兵,就像大哥哥一样关心我爱护我,常与我聊天,找我谈话,了解我的思想和生活动态,主动问我有什么困难,我们不管遇到什么事,领导都当做他自己的事帮忙解决……”

在随州消防支队的每一个军营,我们感受最多的是扑面而来的情和爱。官爱兵,兵敬官;军爱民,民拥军。虽是点点滴滴,汇集起来就是一条河,一条江,他们把真情深深种在这片炎帝神农开垦的土地中。

基于这种情感,支队先后为基层中队配置了空调、热水器、冰箱等生活设施,为每个基层中队配套购置了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器材。为基层部队统一印制了记录本、笔记本、学习用品、资料、固定资产台帐标签等。将IC卡电话安装到营区,将日用品按量每月供给每一位战士,以提高基层官兵的生活质量。

基于这种情感,支队党委花大力气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投入8.7万元为基层购置体育设施和乐器,为每个大队补贴5万元购置消防执法行政车辆,建立了官兵健康体检和干部子女医疗保险制度,投入20万元建立了网球场,花11万元为基层部队消防、行政车辆购买了保险,并投入8万元为基层办公电脑进行更新和全面升级。

基于这种情感,支队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重视,将财政预算经费调整增加至115万元,并从07年起,在“十一五”期间,消防业务经费以此为基数,每年递增10。广水、曾都大队财政预算经费也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50和42。广水中队危旧营房改造已经全面完成,新建营房已经投入使用;曾都中队新建营房已经搬迁入住;特勤中队训练场、环行跑道、营区绿化工程等基础设施也都建起来了,官兵家属来队探新的临时住房、公寓楼、机关食堂等工程也基本完工。

基于这种情感,支队投资近10余万元,在机关大楼和直属特勤中队安装了营区广播,成立“红门之声”广播站,配齐了笔记本电脑、CD播放机、功率放大器、话筒以及走廊、营院喇叭等基础设施,通过每天早晨、中午、晚间播放新闻,让官兵了解国家大事;工作之余和操课休息时间播放警营歌曲,活跃警营氛围。为激励警营文化建设,支队还投资10万元,建起文化长廊,从好人好事、诗词、警句、生日祝福等多方面,营造和谐健康的文化氛围,让官兵感受到部队的人文关怀。

基于这种情感,支队和各大队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付诸行动。曾都消防大队基础设施曾一度落后,2006年以来,在新一届支队党委的关心和支持下,大队狠抓“三基工程”建设,实施警力下沉,当年10月,新建营房就已完工,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为4层楼房,设有6间大型车库,配备了功能齐全的学习室、会议室、警营俱乐部、图书室、健身房、晒衣场等生活和学习场地、设施。营区设有多功能训练塔一座,标准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各一个。2007年被评为湖北省“三基”示范单位,一举摘掉落后帽子。广水大队还先后投资36万元美化营区环境,在全省消防单位第一个安装了供暖系统,建起俱乐部、荣誉室、电子阅览室、士官公寓和家属招待用房等。

基于这种情感,支队党委积极开展创建“和谐警营”活动,在机关设立了“和谐热线”、“和谐信箱”,支队信息网上开通了留言板,公布了支队领导电话,以听取官兵的意见和建议,开展了“和谐班级”的创建和以“比作风、比士气、比纪律、比素质、比友爱、比安全、比环境”为主题的“和谐警营”挑、应战活动。支队党委成员先后深入基层40余次调研督查,从“查思想、查作风、查纪律、查管理”入手,对干部队伍进行法纪观念、责任意识、爱兵敬业的思想教育,组织全体士官进行“士官就是兵”的大讨论等活动,密切官兵关系。

最是无暇赤子心,最是崇高爱民心。由官兵情到警民情,随州消防支队官兵在炎帝神农故里演绎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爱心传递情景剧。

——在一次扑救火灾的过程中,官兵们发现了曾都西城区飞来土社区有位82岁高龄的老党员,体弱多病,无依无靠,生活十分困难。他们便与这位老人结了亲缘。平时隔三岔五去给老人送米、送油等生活用品,解决老人许多困难。逢年过节,官兵们也不忘给老人送来温暖。今年春节,官兵们带着鱼、肉和自己亲手包的饺子送到了老人家里,老人吃上了热乎乎的肉饺,感动得泣不成声。官兵们发现老人居住的房屋一下雨就进风漏雨,便立即与居委会协调,帮助老人解决住房问题。“共产党好呀,消防官兵好呀!”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虽然说不出动听的话语,但两个朴实的“好”字却真切道出了对官兵的感激之情。

——随州市曾都区洪山镇正上高一的学生刘小红,母亲残疾,父亲体弱多病,家庭的收入来源仅靠一亩三分地,面临辍学危险。曾都大队官兵从随州市扶贫办了解她的情况后,立即与她结成“1 1”助学对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竭力帮助她,几年来,大队官兵每个月都定期寄出200元的学费和学习用品,帮助其度过难关,写信勉励她好好学习。在与刘小红的信件交流中,官兵们了解到她以前就读的洪山小学里还有许多面临辍学的孩子,中队官兵们又自发组织共向洪山小学捐款4000元,捐物60多件。

——支队爱心帮扶“老战友”张红艳老人的事迹在当地一直是广为流传的佳话。张红艳是位老红军,身体多病,生活贫困。支队党委将老人列为重点爱心帮扶对象。07年9月,得知老人家房屋破旧,无法过冬,而孙女因为学费问题又面临辍学的危险时,支队迅速动员官兵进行捐款,为老人家重新修整了房屋,并资助老人孙女上了学。为了保证老人孙女学习期间生活费用,支队每名党委成员每月从工资中捐出40元,为其办理了“爱心储蓄卡”。三年来,支队官兵先后20余次慰问帮扶老人,送去价值上万元的慰问物资。如今老人已经把身穿“橄榄绿”的支队官兵当作了自己的亲人,逢人就夸“共产党好,消防官兵亲”。

——广水实验小学有一名学生叫刘宏伟,从小父母双亡,全靠亲戚资助,家境十分困难。广水中队在开展警民共建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将其作为自己的长期扶贫资助对象,在中队官兵的帮助下,小红伟已升入五年级,学习成绩一直十分优秀,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爱心传递不忘本职工作,防患重于治患。让老百姓安全是至高的爱,“师傅们,你们好,今天来厂里看看,检查一下消防器材失效没,送来几本便民服务消防知识手册,并向你们征求对消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随州的大街小巷,经常有官兵们穿梭着,走街串户检查火灾隐患,宣传消防知识和征求群众意见,与商家们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在城区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州百货公司总经理张玉成激动地对官兵们说:“你们经常到单位来检查指导消防工作,还帮着培训,冲洗大街,让我们特别感动,你们真不愧是人民的子弟兵!”

随州解放路李超、董晓丽夫妇的火锅店开张第一天,消防官兵要求他们配备灭火器、帮助他们纠正违规使用火炉、电器,怎样安全用电、用气等等。面对官兵一次又一次“帮扶”,不明真相的夫妻俩开始不理解,当即质问:“你们消防队怎么存心跟我们过不去?”不管夫妻俩如何地不耐烦、不理解,官兵依然耐心且面带微笑地给他们讲道理,举例子,讲解消防常识。一次做不通工作,就跑两次、三次……,多次的登门帮教,终于消除了偏见,这对夫妇的火锅店按消防队的意见安全运转,生意也越来越红火。这样的故事,在随州的商铺住户里比比皆是。

在淅河镇,流传着消防支队帮助筹备民营专职消防队,倾洒爱心的故事。杜修成原是淅河镇某建筑公司经理。2004年的一场大火,让十余间店铺化为灰烬,数十人无家可归,他感到十分痛心,决心为家乡父老建一支消防队。支队党委了解情况后,积极帮助筹建,2007年11月28日,湖北省首家私人投资280万元、占地8.18亩、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拥有2名消防车和8名消防队员的专职消防队在淅河镇挂牌成立。《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湖北日报、中国消防网、新浪网等十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了这一消息。一个主要负担淅河镇及周边农村的防灭火和救援任务,出警由市消防指挥中心统一调度,且不收任何费用的民营专职消防队正式投入使用。

为扶植这个新生事物的健康成长,支队党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一方面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争取减免行政审批费用,并将其有关费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另一方面,抽调一名骨干士官,帮助抓管理,订规章,搞培训,做表率,促使这支民营消防队早日步入正轨。两年来,民营消防队出警39次,营救人员1人,挽救财产达20多万元,受到淅河镇人民的称赞。


有编钟古乐之乡美称的随州,每年六、七、八月是洪水肆虐的汛期,消防官兵把自己的爱洒在这片古乐之乡。他们提出:“洪灾面前我不怕,克难奋战六七八”。“那里有危险,那里有困难,那里就有我们”的战斗口号,每年一到汛期,消防官兵都要为古乐之乡百姓的安危在波涛中搏击,在险浪里冲锋。

随州的百姓心里都有一本消防官兵的恩情账。他们清楚的记得,2007年夏天,随州市境内连续遭到了百年一遇的强降雨袭击,全市累计降雨量超过了929毫米,境内主要河流水位急剧上涨,一时间多处山洪爆发,洪水淹没了市内多处民房,冲毁多处乡镇公路,全市21个乡镇受灾,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广水的乡亲们心中有本账。2007年6月30日凌晨,李店乡雷庙村60多岁的两老汉黄已升、黄诗安与7岁孙子准备到张阳赶集,走到张阳河边时,大水已淹没了河坝。两位老汉认为自己熟悉河坝路况,竟带着小孩走上了正在漫水的河坝。当3人试探着走到河坝中间时,水面上涨,河水汹涌奔腾,三人寸步难行,只好爬到河水中被水草缠住的一石柱上,想等水位下降后再往前行。可河水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石柱被浪头冲得东摇西晃,生命危在旦夕。老人连忙向岸上的行人挥手呼救。

广水消防大队接到报警后,迅速出动赶赴现场。由于水面宽,河水急,营救工作十分困难。营救人员几次下水向石柱游去,都因水势过猛而无奈返回,最后只好让几名群众在岸上拉住绳子,救助人员穿上救生衣把绳子系在身上试着慢慢向石柱靠近,二十分钟后,水性好的黄诗安及其孙子被成功救出,黄已升老人仍被困河中央。这时河水仍在猛涨,并刮起了大风,一个浪头过来,黄已升所在的石柱被打翻,60多岁的黄老汉抱着一把救命水草向下游漂去,生命危在旦夕!正在下游拦截的消防官兵和村民选择了水势较弱的河段,在河中间站成人墙拦截,几分钟后,黄已升老人终于被成功救起。

当日13时57分,警铃再次响起。太平乡粮管所退休职工高雁斌从杨寨陈家河回太平高店,走到双河口河坝时,河水已淹没了大坝,但急于回家的高老汉忘了危险,竟走上了正在漫水的300多米宽的河坝。当高老汉走到河坝中间泄洪口处时,不断上涨的河水已漫过河坝两尺多高,泄洪口处河水汹涌奔泻,翻越6米多高的坝体,形成巨大的瀑布,在坝底激起2米多高的巨浪。高老汉寸步难行,只好爬到泄洪口旁一高处的石墩上,想等水位下降后再往前行。可高老汉等了4个多小时,河水不降反升,上游不时冲下漂浮物撞击石墩,天空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雨。惊骇不已的高老汉连连向岸上的行人挥手呼救,然而面对汹涌的河水,岸上的人也无计可施。

接到报警后,广水市消防大队副大队长罗治民迅速带领7名官兵、1辆抢险救援车赶往现场。罗治民和一位水性较好的战士在一名熟悉水坝情况的村民指引下,沿河坝前往营救,他们冒着随时可能被翻滚的洪水卷走的危险,一点一点向被困人员缓慢靠近,当距离被困者还有40多米时,由于河水流速太猛,救援人员在水中很难立足,多次尝试均告失败。就在此时,天空又下起了大雨,天色也越来越暗,一阵阵惊雷震天动地,消防官兵心急如焚。此时被困老汉情绪更加焦急,烦躁不安。消防官兵一边不停安慰他,一边迅速实施第二套救人方案。他们找到一只小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小舟的两头系上绳,绳头另两端分别系于两岸,使小舟停在坝的上游中间位置。由于洪水湍急,载着救援小组开向对岸的小舟多次被洪水冲到了下游,幸亏大家尽力的拉住绳子,小舟才没被冲跑。直至18时官兵们花费很大的气力才将小舟划到对岸,并在对岸将小舟的另一头的绳子固定好,终于成功将老人救到岸边。

曾都区的乡亲们心里也有一本帐,他们清楚地记得,2007年的那个6月13日凌晨,均河上游山洪暴发,河水猛涨。下午均河防洪大堤4处决堤,汹涌的洪水涌向均川镇镇区,胡家台村、古均街平均进水2米以上,500余户居民被淹,240余户人家来不及撤退,已经被围困在洪水中,情况十分危急。晚20时,支队接到市政府命令,迅速集合机关、特勤抗洪抢险突击队队员,准备好抢险救援器材、救生绳索、照明灯具等装备,仅仅3分钟,机关战士已全副武装聚集到指定地点。20时40分,到达洪灾现场。此时,均川镇已是一片汪洋,深水区深达3米,来不及撤离的车辆有的漂浮在水中,有的则沉入水底,街道两旁部分居民的房屋已经倒塌,电线杆在水中摇摇欲坠,居民屋内的桌椅板凳和杂物在水面上随波逐流。雨越下越大,水位还在不断上涨,交通、电力已经全部中断,现场一片漆黑。很多群众正站在房顶等高处焦急地期盼着救援人员的到来。支队领导决定:立即成立由10人组成突击救援小分队,分乘两艘冲锋舟,带足安全绳索,深入村庄进行人员搜救,其余消防官兵留在岸上接应群众和重要物资。支队领导率先登上一艘冲锋舟,并指示立即启动救援车上的照明器材确保现场照明。特勤中队长殷丽勋带领4名会游泳的战士协同前去救人。在营救过程中,针对被困人员位置分散、年龄大小不一的情况,救援官兵一边通过呼喊来确认被困群众位置,一边逐家逐户地进行地毯式搜索,确保不漏一人。一次、两次、三次……被困群众陆续被发现,30余名被困群众终于平安脱险。营救中战士们发现一受灾户被洪水困在二楼,其妻脚部刚刚动过手术,不能下水行走,故不肯离开房屋。战士们通过侦察,发现救援地点地势复杂险要,水底杂草丛生,救援有诸多困难。面对暴涨的洪水,他们决定采取腰缠保险绳,利用抢险救援车内的担架,将病人抬出险地的救援方案。官兵们涉水来到受灾居民家中,对正在家中惊慌失措的男主人进行劝说安抚,并安排人员将女主人抬到担架上。由于当地居民的楼梯都比较窄,担架无法平行通过,此时洪水已经涨到了二楼的平台处,如不及时撤退,后果将更加危险。而病人抱不能抱,抬不能抬,背也不能背,怎么办?救援官兵急中生智:先用椅子把病人抬下来,然后再放到担架上面。就这样将病人抬离了危险区。

洪水无情人间有爱,这样的事迹和场景,数不胜数。洪灾面前,我们的消防战士搏击在洪涛浪涌里,用速度和智慧,救民于灾难之中,谱写了一曲曲爱的颂歌。


消防战士的第一任务就是灭火,在火灾面前,他们是金刚,是凤凰,无惧烟熏火燎,在烈火中一次次涅槃,一次次彰显男儿本色。每一次接警出动,都面临生与死的考验。每一次的火海搏斗,每一次的抢险救援,他们都奋不顾身。累了,困了,渴了,饿了,他们忍着;受伤了,流血了,他们手中依旧紧握那把水枪。因为他们知道,身为军人,就有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头顶上的警徽在提醒他们,为国为民,甘愿奉献,无怨无悔。正是这钢的本质,才赢得了“红门卫士”、“烈火男儿”等一个个光荣的称号,为名城随州增添了光彩。

战友们记得,他们扑救的第一个高楼火灾是随州市工商银行金融大厦的大火,大厦高达15层。2007年1月8日中午11时42分,位于地下室内的配电房突然起火引发火灾,火势通过电缆竖井向上迅速猛窜,整个大楼瞬间浓烟滚滚。而此时正在大厦内上班的22名员工却毫不知情。几分钟后,当他们发现大楼起火而准备向外跑时,扑面而来的浓烟熏得他们根本无法睁开眼睛,每天要走数次的楼梯突然间变得遥不可及。由于逃生无路,职工们不得不躲进房间内等待救援。

随州市消防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迅速调集曾都中队4台消防车和18名官兵到达现场。此时该大厦内已经完全被电缆燃烧产生的有毒浓烟笼罩,地下室内的火苗依然不断地向外、向上乱窜,火势有愈演愈烈之势。大楼的玻璃幕墙内不断地有人招手求救,地下室内价值百万的发电机组、控制设备受到火势威胁。如果不迅速采取措施扑救大火和营救被困人员,一旦火势蔓延开来,势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形势万分危急!

曾都中队指挥员邓磊经过火情侦察后,果断命令成立三个战斗小组:第一组深入地下室,进行灭火;第二组进入楼层侦察火情,找出楼上火势蔓延后的起火点;第三组进入大楼内部搜救被困人员。

此时地下室内已经被电缆燃烧释放出的有毒浓烟完全笼罩,虽然佩带着空气呼吸器,但深入里面仍然给人强烈的压迫感,而且能见度极底,浓烟基本上将火光完全遮盖,很难发现着火部位。第一组组长、排长李志杰身先士卒,带领几位战士进入到地下室内部进行火情侦察,在查明具体着火部位、火势蔓延方向、燃烧物性质和数量等情况,断电后,立即命令灭火组采用先控制后消灭、内攻近战的方法出一支水枪喷射已经蔓延开的起火点,第一时间将火势控制并消灭,避免了火势在地下室和沿电缆竖井向上层进一步扩大蔓延,成功保住了地下室的发电机组、控制设备、电梯传动装置等上百万的财物,并为后期顺利营救被困人员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第一小组深入地下室灭火的同时,中队排长王健迅速带领第二战斗小组战斗员进入大楼,大楼内部已经浓烟弥漫,能见度极底,官兵们毫无畏惧地深入火场内部进行火情侦察,从大楼底层搜寻被困人员。当搜寻至三楼时,发现三楼火势已经穿出电缆竖井,水平蔓延至三楼的天花板上,并快速向整个三楼其他部位蔓延,形成了多个火点,而且电缆竖井内的火势仍然在快速地向上蔓延。王健果断命令,利用一辆消防车出一支水枪,扑灭三楼的火点,自己带领人上到四楼,利用四楼的室内消火栓出水堵截火势向上蔓延,将蔓延开的火势扑灭在初起阶段,避免了大楼内部火势的进一步扩大。随后他们又逐层搜救被困人员,很快在三楼寻找到3名被困人员,并将其安全护送下楼。浓烟烈火中他们出生入死、连续作战,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查找,一个角落一个角落的搜救,坚决不落下一个死角。有的同志前后进出大楼达四次之多。

在得知大楼内有人员被困时,中队指导员李建勋带领战士冲上来了,深入火场内部进行强攻救人。由于火场内部浓烟弥漫,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强光手电根本不起作用,稍有不慎就会碰壁、掉队或迷路,十分危险!他们只能利用导向绳,手牵着手、一步一步地摸着前进,一个一个房间被逐一打开。此时的他们没有想到自己是处在怎样的危险中,而最多想到的是怎么快速搜寻到被困人员,把他们安全救出。搜寻至五楼,发现4名被困人员,有的已经被浓烟熏得呼吸衰竭时,他们毫不犹豫的取下自己的空气呼吸器给被困人员带上,自己冒着危险将4名被困人员护送到安全地带。接着,官兵们不顾疲劳连续作战,再次深入到火场搜救其他被困人员,又在7楼救出3人。此时,在8楼、9楼、12楼和14楼的办公室里,还有12名银行员工,他们的生命随时都有可能被大火和浓烟吞噬。

11时52分,参谋长苏亮武带领特勤中队4台消防车20余名官兵到达现场,苏亮武参谋长根据现场情况,命令特勤中队进行供水,做好救人准备。12时左右,正参加市人代会的支队长周杰接到报告后也到达现场,支队政委胡安林、政治处主任吴长春、后勤处处长涂加收带领空气呼吸器、充气泵和备用钢瓶赶到现场。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万学斌也赶来了,他指示:治安、交巡警和辖区派出所做好外围警戒工作,火场由周杰支队长统一指挥,不惜一切代价营救被困人员。

火场指挥部认真了解到火场情况后,决定采取“堵截火势、逐片灭火、逐层搜救被困人员”的战术,迅速命令特勤中队兵分两路,分别深入有人员被困的8楼、9楼进行搜救;曾都中队一个战斗小组继续控制地下室火势,另一个战斗组控制3楼、4楼火势,第三战斗小组和特勤中队继续搜救被困群众。

经过官兵们奋力扑救,大火终于被扑灭了,22名职工也安全获救了。此次“1·8”金融大厦火灾是随州支队成立以来处置的第一起高层建筑火灾,在灭火救人行动中,“救人第一,救人与灭火并重”的战略原则,现场指挥部的科学调度,战士们不畏艰险、连续作战的作风,在全市人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烙印。

战士们还记得,他们扑救的最大规模的火灾是市百货公司姐妹服装城那场大火。那是2006年5月20日,周六晚,当喧嚣了一天的市区正逐渐恢复往常的宁静,人们已进入甜蜜梦乡后,而此时此刻,指挥中心却接到了报警电话,迅速调集曾都中队4台消防车、20余名官兵前往扑救。

百货公司位于全市最繁华的解放路中段,为四层建筑,一楼主要经营各类皮布、球鞋,二楼、三楼为姐妹服装城,由于处在繁华闹市区,公司周围各类建筑紧紧相连。西面是数栋民居,东边的是华联商厦和全市最大的购物中心,特殊重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此次灭火战斗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22时零7分,曾都中队到达现场,经过侦察,发现起火点位于公司三楼服装专卖区。中队指挥员果断命令采取内攻,在二楼出两支水枪,阻止火势蔓延。此时,参谋长苏亮武命令指挥中心立即调集特勤中队6台消防车,40余名官兵赶赴现场增援。

22时15分,支队政委胡安林带领增援力量赶到现场。此时,火势已经到了猛烈燃烧阶段,大火将建筑物烧的劈啪作响,一块块烧落的残物和玻璃幕墙不断往下掉,红色的火焰在夜晚格外显眼。由于起火场所内都是各类衣裤等易燃物品,火势蔓延极快,转眼间,整个三楼已是一片火海,并有逐渐向西边居民住宅区和东边的华联商厦、购物中心蔓延的趋势,数百户居民的人身安全和上亿元的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如果不果断采取措施进行扑救,在人口和建筑物如此密集的地段,一旦火势蔓延开来,必然成为火烧连营的局面,后果不堪设想。

险情就是命令,指挥部果断制定了灭火作战方案,决定采取堵截火势、内外夹攻、逐片灭火的战术,兵分三路进行处置:命令一路由特勤中队动用举高车用水炮在起火场所西边进行高喷灭火,并阻止火势向居民住宅区蔓延;一路由特勤中队出动两台大功率消防车,出三支水枪在东边阻止火势向相邻的华联商厦和购物中心蔓延;一路由曾都中队和特勤中队派12名官兵,组成三个战斗小组,配戴空气呼吸器,出三支水枪进行内攻灭火。

22时50分,原随州市市长李红云等领导赶到现场,在听取了支队领导的简要汇报后,李红云市长对支队灭火作战方案表示同意,并要求:一是要坚决阻止火势向四周蔓延,确保相邻的居民住宅区和商场安全。二是参战消防官兵在进行灭火作战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好个人安全。

23时29分,火势得到有效控制。此时,与火魔奋战了1个多小时的官兵已十分疲惫,但看到周围群众焦急的眼神,想到火势扩大蔓延的危险性,参战官兵没有停下攻势,顶着灼热的高温和呛人的浓烟,继续向火魔展开总攻。

在全体参战官兵的努力下,21日凌晨零时30分,大火终于被完全扑灭。为了防止现场死灰复燃,指挥部又命令曾都中队留两台消防车坚守阵地,清理现场,并组织人员连夜对火灾原因展开调查。至此,地级随州市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场建筑火灾灭火战斗宣告结束。

战友们记得,他们遇到的一次较危险的救援是东正汽车槽罐爆炸。2009年6月9日17时37分,曾都消防中队接到指挥中心命令:位于随州市曾都区两水开发区随州市东正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槽罐发生爆炸,一名油漆工被困槽罐内。

17时42分,曾都消防中队到达现场后,经过对现场勘查,得知该厂生产车间两名油漆工人在对槽罐进行防腐处理,一名工人在罐内作业,一名工人在罐口负责照明,由于照明灯具发生短路,引起罐体内涂刷的防腐材料和油漆的混合蒸气发生爆炸,在罐顶进行照明的工人被当场炸死,另一名工人被困罐体,生死不明,罐体爆炸后严重变形。副中队长王健带领战士周晓亮等三名同志对罐体周围及罐体内进行侦察,发现罐内已无生命迹象,而槽罐口由于爆炸后产生巨大压力,导致槽罐内挡板严重变形,挡住罐口三分之二,且爆炸后产生的混合浓烟高温气体、有毒气体使救援人员无法直接下到罐体底部实施救援,在高温的作用下罐内随时可能发生新的爆炸。

19时05分,支队、市公安局、曾都区领导等到达现场,并达成统一意见,决定采取由救援人员深入到罐体内部将工人遗体固定,再将其拉出的救援方案。由于罐体内结构复杂、空间狭窄,且有毒气弥漫,能见度极低,加之防腐涂料成分一时难以确认,爆炸随时发生等种种困难,对深入罐体内救援人员是一次巨大的技术和心理考验。此时,上等兵周晓亮主动请缨,要求深入到罐体内进行救援。

20时10分,指挥部决定由周晓亮佩戴面罩、板带,携带2根安全绳、板带深入罐内,其他救援同志负责牵引。20时15分,周晓亮临危受命,深入到罐内,冒着罐体内空间狭小、转动不便,能见度差,操作困难,环境恶劣的危险,将板带、2根安全绳固定在尸体身上,在罐外救援者的引导下,周晓亮在罐内调整尸体体位,现场人员遂进行牵引操作,15分钟过去了,由于罐内挡板变形后限制了牵引空间,虽经救援人员利用撬杠、木板等工具的撬、拽、扯、拖,首次尸体牵引失败。

时间在一分分过去,20时35分,指挥部考虑内罐内空间狭小,无人辅助罐外救援人员的操作,尸体牵引难度过大,遂决定派人再次深入罐内,根据罐外救援人员的口令进行操作,考虑到周晓亮熟悉罐内情况,再次派周晓亮深入罐内并在里面负责和罐外救援人员一起将尸体牵引出来。

20时39分,周晓亮第二次深入到罐体,在罐外救援人员的引导指挥下,经过15分钟的紧张战斗,成功将遇难者尸体从罐口处完好牵引出来。在场的工人和战友们一起拥上前去,紧紧握住周晓亮的手,死者家属感激地流下了热泪。

……

多少次,他们攀高崖,登危楼,下深井,涉险谷,向遇险群众伸出救援之手。

多少次,他们冲进火海,冲进激流,冲向一个个生死临界线。

奖牌、奖杯、军功章、锦旗……一个个,一排排,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一块块奖牌后面,是一段段情和爱的故事……

一个个奖杯后面,是一次次血与火的洗礼……

一枚枚军功章后面,是一次次生与死的考验……

一面面锦旗后面,是一曲曲警与民鱼水深情的颂歌……。

高高大洪山为他们呐喊助威,涛涛涢水河为他们欢呼雀跃。随州消防支队的官兵们,如同奋飞的凤凰,在无数次血与火的煅烧中涅槃新生,塑造了当代军人全新的形象。

作者简介:黄光明1952年5月出生,大专,曾任记者,行政官员,现任随州市文联副主席,省文联全委委员,省作家协会会员,省电影家协会会员。曾参与编纂出版《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随州》、《阳光下的事业》等书,出版过散文集《故土热风》。2005年从事影视剧本创作,参与创作30集电视连续剧本《凤舞绝唱》。20集电视连续剧本《炎帝神农传奇》已单独创作完成,并策划电影《凤舞天下》的拍摄,目前,该片已在全国上映。

作者简介:李旭斌,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随州市作家协会秘书长。曾在《中国故事》《芳草》《延河》《小说经典》《雪莲》《中华传奇》《古今故事报》《长江文艺》等全国近百家报刊发表作品100多万字,著有中篇系列小说《桃花寨》,短篇系列小说《田家湾》,中篇小说集《蝎子村》等,长篇小说《绿韵》获湖北省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

最新下设单位
本周热点
  • 没有区县

  •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