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随州 > 下设单位 > 正文

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在随州市巡讲

发布日期:2016/3/25 13:00:26 浏览:581

5月11日至12日,市科协特邀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来我市巡回报告,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郭传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孙万儒、自然科学博士李皓、中国科学院高级工程师陈贺能,还有北京西城青少年科技馆特级教师周又红、中国航天报高级记者石磊等6名科学家、科普专家一行来到随州,为大、中、小学校作18场精彩的科普报告。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组建于1997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为主,包括各部委、院、校的退休和未退休专家、教授组成的一支科普队伍。科普演讲团旨在向公众普及现代科学、介绍技术前沿领域,让人们了解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与我们的关系。

郭传杰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中国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大、北京理工大学等兼职教授。曾兼任中科院科普领导小组组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雾霾的形成机制与防控

全球10大空气污染城市分别是:太原、米兰、北京、乌鲁木齐、墨西哥城、兰州、重庆、济南、石家庄、德黑兰,中国占了70的分量。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持续积聚,就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第二是北方到了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气。第三是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比如冶金、窑炉与锅炉、机电制造业,还有大量汽修喷漆、建材生产窑炉燃烧排放的废气。第四是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第五是可生长颗粒,细菌和病毒在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适宜时,微生物会附着在颗粒物上,特别是油烟的颗粒物上,微生物吸收油滴后转化成更多的微生物,使得雾霾中的生物有毒物质生长增多。第六是家庭装修中产生的粉尘。

雾霾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诱发呼吸道疾病,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引发各种细菌性疾病,患癌症的风险增高,使人心情压抑烦躁,易发生交通事故。

怎样预防雾霾带来的健康危害呢?一是尽量少出门,万一要出门,戴好口罩再出门。二是做好个人卫生。雾霾看似温和,里面却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因此雾霾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三是重视居室卫生。雾霾天气尤其要重视居室卫生,不给病菌以孳生之地。四是调节情绪、饮食清淡。建议大家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注意饮食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吃些豆腐、牛奶等食品。五是采取预防措施。为预防雾霾的危害,增加身体抵抗力,人们还可以自己制作生姜红枣汤(生姜5-6克,红枣10克,加两碗水放红糖)饮用。这样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以预防雾霾危害。

孙万儒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参与我国北方生物工程中试基地筹备和建设,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等。获多项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你了解转基因食品吗

转基因食品在中国并未泛滥。截至目前,中国共批准发放了7种转基因植物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包括1997年发放的耐储存番茄、抗虫棉花安全证书,1999年发放的改变花色矮牵牛和抗病辣椒(甜椒、线辣椒)安全证书,2006年发放的转基因抗病木瓜安全证书,以及2009年发放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和转植酸酶玉米安全证书。但除了抗虫棉花和抗病木瓜之外,其余已发放安全证书的转基因植物均未大面积应用,其中,转基因水稻、玉米作为主粮更没有被允许进行商业化种植。此外,像之前民间传闻的转基因圣女果、转基因雪莲果等都是谣传。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很严格,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都经过了风险评估,经过进口国和生产国的双重把关,与传统的同类食品相比,它们并没有更大的风险。

“转基因恐惧症”事关我国粮食安全。对于转基因食品,很多人谈虎色变。孙万儒认为,这种“转基因恐惧症”有可能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7亿。按照目前的人均粮食占有量测算,那时候我们的粮食年产量应该达到6.1亿吨,而现在的中国粮食年产量还不到5.1亿吨。孙万儒表示:“据测算,要在2030年解决中国人自己的吃饭问题,水稻亩产量就要在1000公斤以上。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生物技术,也就是转基因技术的帮助。”

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科学实验证明转基因食品的有害性。根据我国《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转基因食品必须标注醒目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未标注或不按规定标注的不得进出口或销售。但很多老百姓吃了多年的转基因食用油,一直不知情。因为,食用油对“转基因原料”存在模糊标注的现象,“转基因的标识往往很小、位置容易被忽略,非转基因的标识却被放得老大。”

孙万儒认为,转基因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国家有必要加大投入,强化公众科普,消除因缺乏了解造成的恐慌。

陈贺能

中国科学院高级工程师,曾在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任教,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科学仪器研制中心做研究,并与荷兰学者一道设计了测定高空中大气污染情况的分析仪器。

科技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

现代人们的衣食住行有很多都蕴藏着科学家的研发成果。

服装厂染衣服排放出来的污水如果没有通过环保处理就排放到河流,使原本清澈的河水受到了污染,严重地破坏了我们的生存环境。现在,科学家正利用基因转导、杂交的工程技术尝试培育“彩色棉花”,希望以此祛除漂染这个污染环境的杀手。虽然目前技术还不是非常成熟,除了棕色棉花具有稳定的基因架构外,其他颜色的棉花的基因结构还不很稳定,容易出现返祖现象,不过科学家有信心在不久的将来培育出真正能广泛使用的彩色棉花,到时我们的服装就能实现真正的纯天然了!

原来我们的祖先是住在山洞里,后来住在草屋里,接着有了用砖头搭建的房屋,房子的高度也越来越高,在不久的将来将出现会旋转的摩天大楼。为啥会旋转呢?原来是在地基下面有一个利用新型材料做成的大圆轴,具有超强的支撑力,控制着整座大厦围着轴缓慢旋转,这样住在大厦里的人们就能欣赏到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美丽风景了,而且未来的各种造型各异的房子可以通过一种叫3d打印机的设备“打印”出来。

科技的发展许多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科学家发明了用石头做的纸来取代传统的伐木造纸,这种石头纸有三大好处:耐撕、耐折、不怕水,纸质高、成本低,而且环保,好处数也数不清。

李皓

自然科学博士,环境科普自由撰稿人。1994年获德国汉诺威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95年回国,1996年成为环境科普志愿者,后从事引进与翻译国际环境教育片等工作。

让城市和乡村告别垃圾污染

当你我正陶醉在城市里越来越“现代化”的生活模式中时,你是否知道:我们的城市却被垃圾围住了。发达国家的高消费生活方式以大肆消耗地球资源为代价,同时又以大量产生生活垃圾为后果。为了保住自己的生存环境质量,也为了后代们还能拥有一些地球资源,发达国家的人们开始改变自己的消费行为了。一方面,多数人不再使用一次性物品,并有意选择简装商品,以防制造大量的垃圾;另一方面他们开始回收废物,从废物中找回可再生的资源。

历史上的一次鼠疫就吞噬了占欧洲四分之一人口的生命;在现代,前些年的非典病毒也致使成千上万人死亡。这些残酷的事实警示人们:科学谨慎的与自然相处,斩断细菌、病毒危害人间的途径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对付细菌、病毒的科学手段和防护措施,就是让城市和乡村告别垃圾污染。发达国家在科学处理生产、生活垃圾所产生的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倡导人们:让所有的垃圾都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或做无害化处理,或燃烧发电,或制作沼气……让细菌、病毒缺失滋生繁殖的温床,那么,它们就再也不会肆无忌惮的危害人间。在新西兰、德国等国家,厕所内不放垃圾桶,便后的手纸随粪便一起冲走,手纸遇水分解,还起到了净化污水的作用。并且这些国家的垃圾分类存放和处理,有的变废为宝,有的无害处理。

“世上本无垃圾,它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李博士倡导我们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真正做一个实实在在的环保者。

周又红

北京西城青少年科技馆特级教师。中国科协青少年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专家。曾获得全国环境教育先进个人、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全国十佳优秀科技教师等荣誉称号。从事一线科技教育30年,主编出版600万字,30多套科普、环保教材或读物。

发明创造就在我们身边

说起发明创造,以前我们总认为那是大人的事情,根本没有孩子的份。但是,其实发明创造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处处留心、开动脑筋,人人都可以发明创造,因为孩子们都是天生的科学家。

周又红老师教给我们发明创造的三种方法。第一种是逆向法,意思就是反过来想一想。比如养殖场里放养的鸡老是要打架,一旦有鸡受伤流血,它们会打得更凶,原因是它们看到了红色。结果有人给它们戴上了眼镜,它们看不见红色,就不打架了。第二种是组合法,就是要加一加,想办法把物件的几种功能合并在一起。比如一把钥匙,进行加工后,除了开锁以外,还可以用来拧螺丝、起瓶盖。第三种是变形法,就是要变一变,改变物件的形状。比如电脑的鼠标都是用手操作的,但有人就针对残疾人的需要发明了用脚操作的鼠标。

另外,还有可以当照明灯的足球、可以戴在手指上的音箱……这个科普报告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其实很多发明创造的机会都在我们身边躲藏着,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尝试,就能把它们找出来,成为自己的发明创造。

石磊

中国航天报高级记者,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科普作家。现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国防科普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从事航天新闻出版工作30多年,写作航天科普图书近20部,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一等奖和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神奇的载人航空

石磊的科普报告分五个部分:一是揭密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航天员怎样选训,如何培养优秀的身体、知识和心理素质等。二是神奇的载人航天。讲解奇特的火箭飞船,奇怪的动物航天员,奇妙的太空环境和太空生活。三是壮哉中国航天。揭密两弹一星、导弹武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的科学探索历程。四是破译月球的密码。解密月球探测的历程,中国的嫦娥工程,建设未来的月球基地。五是“今夜星光灿烂”。主要讲述神奇的人造卫星,航天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的新变化。

石磊最后饶有兴趣地回答了同学们的疑惑和问题。“天宫一号发射时搭载了多少燃料?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什么?”、“飞船发射的时间季节有限制吗?”、“航天飞船与火箭的区别?”、“孔明灯和风筝都能飞上天空,它们与航天器有区别吗?”、“航天器的燃料是什么?”、“有没有宇航员真的去了太空回不来呢?”一个个问题展现了同学的奇思妙想!石磊不厌其烦,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一一解答,把报告会推向高潮。

(随州网佚名)

最新下设单位
本周热点
  • 没有区县

  •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