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较严重
矿产开发忽视生态环境,矿山植被、景观、土地、水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三废”达标排放率、恢复治理率和土地复垦率较低,局部地区水源、大气、土地受到严重污染。次生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同时矿山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不健全,资金、技术、设备短缺,监测不系统、不持续。
4.矿产资源管理有待完善
矿业法律法规、配套政策、规划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宏观调控和监督力度不够;矿山“三率”考核指标体系尚未健全。重微观轻宏观、重审批轻审查、重发证轻监管、重开发轻保护、重眼前轻长远的现象仍较普遍。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滞后,矿业权管理限于发证与收费,矿业权市场尚未形成,矿业投资不活跃,不能有效利用市场机制引导矿业资本的优化重组。
(七)矿业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
1.中部崛起和武汉城市圈战略为随州市矿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十一五”时期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武汉市城市圈战略实施的关键阶段,随岳高速公路、麻竹高速公路、西宁铁路、汉渝铁路、汉丹复线以及京广铁路改造等一批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我市矿产资源尤其是非金属矿产的开发利用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2.全新发展理念对矿产资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新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战略,对矿产资源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后十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加强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稳定安全的资源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新时期矿产资源工作的重要任务。
3.知识经济的兴起为矿业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技术保障
矿业属于传统产业,必须改变以往资源耗费型的发展思路,积极吸收新科技革命的成果,站在新技术革命的前沿,重新审视资源的经济边界,以高技术含量促进资源效益向经济效益转换,延伸矿业产业链条,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随州市矿业处于规模化发展的准备阶段,重晶石、钾长石、萤石、辉绿岩的开发有较大的潜在市场,今后的开发利用必须走科技兴矿之路。
4.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的保护成为当务之急
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拥有多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随州市已经把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保护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加强矿业管理,协调矿产资源开发与社会生态保护是规划期间矿业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
(八)主要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及资源潜力分析
根据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未来10-15年是该市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攻坚阶段,工业化发展对矿产资源的消耗将以较高速度增长,矿产资源供需形势较为严峻。
1.能源类矿产
随州市尚未发现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类矿产,国民经济建设所需能源全部依赖外供。
2.金属矿产
随州市基本没有冶金工业,金属矿产金矿、铁矿多以原矿的方式销往外地,国民经济所需要的金属制品则全部依靠外部供给。随州市铁矿保有资源储量147万吨,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至少可以保证到2015年。保有金1370千克,银40吨,而且有扩大远景储量的可能,规划期内可适当扩大开采规模。湖北省三轮区划的资料显示在随州北部淮河-小林地区、七尖峰地区、大狼山地区、大洪山地区均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贵金属金、银及铜多金属找矿前景。
3.非金属矿产
水泥用灰岩:“十一五”及2015年前后,随着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以及“鄂中北新的地域性中心城市”战略实施,全市水泥需求量会出现大幅度增长。2005年水泥用灰岩保有资源储量807.3万吨,水泥年产量37.86万吨,而需求量则为70-80万吨,市场缺口较大。随着华新水泥的进入,对水泥灰岩的需求会有大幅度增加。
长石:长石是随州市的优势矿产之一,湖北省上表的3处长石矿区全部在随州且均为大型矿区,累计探明储量3294万吨,保有储量3212万吨。三合店钾长石矿保有储量2784万吨,其工程控制程度较高,矿石可选性好,选矿工艺流程简单,钾长石回收率高。根据该矿床矿体产状、矿石特征及矿体顶底板围岩特征,本矿床适用于露天开采、阶梯式开拓。目前矿山开发产品为粗选钾长石矿,如果该钾长石矿进行深加工,开发出不同级别的高档产品,其经济效益将更加可观。
重晶石:重晶石是我国2020年可以充分保证并有部分矿产品出口优势的矿产,属于国家限制开采的矿种之一。湖北省重晶石保有资源储量7874千吨,其中随州7192千吨,占91.3。按照湖北省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国家关于重晶石的宏观政策,我们采信湖北统计年鉴数据,对随州市重晶石时间序列数据分别用回归分析、自组织数据挖掘分析及混沌时间序列相空间重构分析,预测到2010年、2015年全市对重晶石矿的需求量将分别达到30万吨、36万吨。结合湖北省实际,必须加强对重晶石资源的开采总量调控,尽快改变当前供大于求、资源浪费的局面。
磷矿:磷矿是湖北省的优势矿种,全省磷矿保有储量24.52亿吨。随州市磷矿主要有长岗的大洪山磷矿、田家湾磷矿和广水冷棚磷矿,保有资源储量547万吨,年生产能力约5万吨,产品主要内销,供需基本平衡。但是由于长岗磷矿位于大洪山风景区(矿产资源禁采区)附近,规划远期随着禁采区部分退出,产量会大幅度下降,因此可以考虑开发广水冷棚磷矿作为补充。
萤石:根据萤石国内需求预测,未来20年国内共需萤石资源3770万吨,而目前国内具有开采价值的萤石富矿储量只有3000多万吨,算上可用于制酸的萤石也仅可供25年使用。这也是我国把萤石作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加以保护的原因。湖北省萤石资源只有100万吨的保有储量,其中随州17.4万吨。2005年,湖北省普通萤石产量1.76万吨,随州0.84万吨,占47.7。规划期内萤石矿应该遵照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控制总量,搞好深加工。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矿产资源工作,以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主线,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指导方针,落实《湖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统筹兼顾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有序有偿、集约高效”,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相结合
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统一部署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为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商业性勘查提供支持和信息;鼓励社会投资开展商业性勘查,提高地质勘查程度和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
2.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充分发挥矿业的基础作用,构筑与产业布局相协调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格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发展特色矿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3.坚持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统一
科学制定重要矿产开采总量,调整与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规模,科学划定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规划区,制定管理政策措施,增强规划的空间指导和约束功能,指导矿业权的合理设置,促进资源有效保护,严格矿产资源开采准入,整顿和规范开采秩序,转变资源利用方式,防止浪费和破坏资源,推进资源节约,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
4.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相结合
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维护国家矿产资源所有者权益,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社会服务功能;同时大力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和产业资本市场,在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和规划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矿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
5.坚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充分利用本市资源,改善矿业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市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市场,建立多元、安全、稳定、经济的矿产资源供应体系,保障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效供给。
6.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
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应充分考虑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严格保护矿山环境。运用生物、工程、技术等综合措施,切实加强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促进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执行开发避让和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对其它资源和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持续发展。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管理方式和开发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资源有序开发、有偿开采、集约利用和有效保护,形成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相关产业发展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局面,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建立高度开放,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矿业开发体系和多元、稳定、安全、经济的矿产品供给体系,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重点加强铁矿、金矿、铜多金属等供给严重短缺矿产的勘查力度,适度加强钾长石、重晶石等优势矿产的勘查开发利用,严格限制萤石、磷矿等矿产的开采,因地制宜开发辉绿岩、大理岩、花岗岩等建材类矿产资源,禁止和重点限制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汉江干流两侧的矿产资源开采活动,保护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
2.近期目标
(1)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以法规、政策和规划为主要手段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宏观体系,初步建立矿业权市场,引导矿业权的合理配置。
(2)地质调查评价与矿产资源勘查得到加强,调查评价和勘查程度进一步提高,配合并落实国家和湖北省部署的矿产调查评价项目,进一步摸清全州矿产资源潜力,新发现3~5处矿产地,为商业性勘查提供新基地。初步建立商业性勘查激励机制,使地质勘查趋向活跃,勘查与开发利用实现良性互动。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得到有效调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和结构趋于合理。
——开发利用总量增长与全市经济总量增长相适应。到2010年,全市固体矿产年产量达375万吨以上,年均增长率5.8左右,矿业产值达2.38亿元。钾长石产量大幅度提高,铁矿和金矿产量稳定增长,重晶石、萤石和水泥用灰岩产量基本稳定,磷矿、辉绿岩、花岗岩、大理岩等的开采量和市场规模相适应。
——矿山开采规模与矿产储量规模基本相适应。一矿多开、大矿小开状况得到遏止,矿山企业数量减少20,关闭砖瓦粘土矿山,重点减少采石场矿山企业数量,总数控制在100家以内;选择钾长石矿和(或)重晶石矿重点打造1-2家资金技术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矿业“多、小、土、散、差”的状况有明显改观,矿业结构趋于合理。
(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初步实现由粗放向集约转变。维护正常的矿业秩序,矿山开采持证率100;建立矿山“三率”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考核指标体系,到2010年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在基期水平上提高1—3;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取得明显进展;矿山企业开展综合利用的比例在基期水平上提高5—10;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在基期水平上有明显提高。2010年萤石深加工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严格矿山企业准入条件,淘汰和限制落后工艺、技术设备。
(5)矿山生态环境状况得到初步改善。初步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和监测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