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随州 > 旅游景点 > 正文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预计今年国内旅游将恢复到疫情前9成,中秋国庆将是全年“峰值”

发布日期:2023/3/20 18:03:57 浏览:67

来源时间为:2023-03-14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预计今年国内旅游将恢复到疫情前9成,中秋国庆将是全年“峰值”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预计今年国内旅游将恢复到疫情前9成,中秋国庆将是全年“峰值”

2023年03月14日12:31

作者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

兔年春节假期,复苏的国内旅游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旅游市场逐渐回暖,旅游消费信心提振。那么,今年的旅游市场将迎来什么样的波峰?在各地文旅局长“花式内卷”宣传之下,能否再造一批旅游新城?带着种种问题,红星新闻聚焦文旅产业新业态,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进行了深度对话。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受访者供图

旅游市场回暖可持续吗?

今年的波峰还有几轮?

1月27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2023年春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旅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亿元,同比增长30。

旅游行业率先交出了提振消费信心的亮眼成绩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指出:“2023年的旅游业迎来了开门红,走出了高开稳走的新格局,以后还会逐渐加速回暖。”他认为,当前我国有充分的理由对2023年的旅游业保持乐观,同时也对产业复苏和旅游消费振兴保有信心。

行业预测的数据同样可观。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2月20日发布的预测数据,预计2023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约45.5亿人次,同比增长73,约恢复至2019年的76。2023年全年入出境游客人数有望超过9000万人次,同比翻一番,恢复至疫情前的31.5。

戴斌对今年的旅游波峰也有着详细的预估,他告诉红星新闻,节假日是旅游市场的晴雨表。由于今年清明节没有调休,所以会出现第一个小高峰,作为旅游市场进一步提振的准备。而到了五一长假,第二个高峰期就会到来。

第三个高峰期,预计会出现在今年暑期。“我们有3亿大中小学生,他们的放假会带动周边游,也会带动全家的远程旅游,这其中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会成为旅游市场主力军。”戴斌还特别提到避暑旅游市场的恢复,他预计该市场将很快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

而第四个高峰期,则集中在今年中秋国庆节,此时会迎来全年旅游的“峰值”。

“从全年情况看,我们预计国内旅游会恢复到2019年的9成左右,收入会恢复到2019年的75左右。换言之,国内的旅游市场将在今年实现基本恢复。”

扩大游客出游半径

“看展式社交”或成热资源

“旅游业是经济属性较强的文化现象,只有游客产生消费,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就业乃至非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利用,才会发生起到根本性作用。”戴斌说,但游客出门旅游了,并不完全意味着旅游消费就会大幅度提升。

戴斌告诉红星新闻,行业内除了对出游人数进行监测,同时也会对出游的半径进行考量,这往往和消费水平直接挂钩。出游半径监测主要考量两组数据,一是出门旅游走了多远,比如从北京到上海,那么就是长途旅游,这背后产生的机票火车票、住宿费、餐饮等就会是消费必然。

第二组监测的数据则是到达目的地后,游客在当地的活动半径有多大。“比如游客到达了青城山,但并没有旅游而是在一个农家乐里喝茶聊天,那么出游半径就大大缩短,这背后带来的旅游消费也就很有限。”

↑青城山资料图片图据ICphoto

戴斌表示,游客出游越远,在目的地活动的半径越大,那么对当地的经济社会拉动效果也就越强。而根据第一财经此前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有60.2的受访者在今年有国内游计划;在旅游消费支出上,有57.39的受访者今年人均单次旅游消费支出预算在1万元~2万元,32.6的受访者单次旅游消费支出预算在5000元~1万元。

因此,在戴斌看来,要拉动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活跃,只吸引游客来还远远不够,更需要扩大其旅游的半径,而这背后就需要当地补齐旅游市场,开发旅游特色。“比如一些非遗文化遗产,一些产业链的衍生工作要做好,而不是让游客待在一个区域,没有其他地方可选择,可参观游玩。”

眼下跨省出行不再受限后,文旅赛道上谁会成为下一个“龙头”?在戴斌看来,“一老一小”两大群体的出行热潮,将成为旅游行业培育新增长点的养分所在。

“一小”即研学旅行市场。戴斌认为,虽然研学旅行主要面向中小学生,但同样也具有全生命周期。“这背后带动的父母、老师陪伴出游,使得旅游产业面向的主体广泛;而研学旅行的精品化,也会让更多精神层面的旅游链条被开发。”

戴斌认为,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旅游已不再只局限于山水风景,而是要追求更高阶的精神世界。基于此,家长或老师组织孩子进行研学旅游就会逐步成为新热点。“如果能将大概3亿大中小学生市场构架起来,再加上家长和老师,那么产业规模会非常庞大。”

戴斌还预测,“看展式社交”将会逐步渗透,各地的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博旅游产业将迎来发展机遇。同时,诸如科技馆、星空摄影基地、航天技术展等科技旅游也会随之发展。“比如去看看天眼工程的复刻、看看天文馆,这些过去我们认为的‘冷知识’,或许会在新的旅游契机下成为‘热资源’。”

另外,“一老”也同样会为旅游的复苏提供发展机遇。“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其中60~70岁群体的老人,有着充足的时间、精力和预算,这将会成为未来旅游市场的新主力军。”

戴斌认为,康养旅游会催生出一批更高旅游需求,其中休闲度假、高品质主题旅游也会是未来赛道上的新秀。

文旅局长“花式内卷”值得肯定

但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

古风飘飘的四川甘孜文旅局长,“白衣侠客”的湖北随州文旅局长……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旅游宣传也有了新方式。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旅游目的地,各地文旅局长也掌握了短视频的“流量密码”,亲自上场成了各自城市的旅游新名片。

↑随州文旅局长解伟扮作“白衣侠客”

文旅局长们的“花式内卷”,的确取得了好成绩。“去哪儿”大数据显示,近两周文旅局长酒店预订带货指数前几名目的地为:四川甘孜、湖南湘西、河南安阳、湖北随州、新疆塔城。其中,四川甘孜、湖南湘西、河南安阳近两周酒店产品预订量比2019年同期增幅超30倍;四川甘孜旅游局长带货指数最高,下单增幅最高达近80倍。

“在互联网时代,作为管理者的局长们能突破创新,一改政府官员的刻板形象,主动宣传代言自己的家乡,这种做法是值得肯定的。”戴斌说,但一个旅游城市要走得远,吸引更多的人,仅有宣传方式上的突破还远远不够。

“旅游需要网红,但网红不是全部。”戴斌告诉红星新闻,旅游业的发展根本在于目的地形象的维护,这背后更考验的是旅游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商业环境的提升、旅游产品的完善,而宣传只是多一个让游客对城市认知的方式,“知道”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游客怎么来,来了怎么留,才是旅游城市要思考的根基。

因此,在戴斌看来,于一座城市而言,真正的形象宣传,只能是老百姓的口碑。一个城市的形象固然需要用心打造,但更重要的是发现游客的共同感知,这就是城市的旅游活力所在。

“一万个人去一座城市,就会有一万种不同的感觉,我们应当找出这些不同感觉中的共性来,这就是这座城市的旅游优势。”戴斌举例称,比如说起成都,人们想到的关键词是休闲,那么商业街的打造、公园城市的建设就是重点;比如说起北京,想到的关键词是历史,是整个文化政治中心,那就需要把相匹配的旅游资源巩固加强。

在戴斌看来,城市的特性不是政府写出来的,而是老百姓自我感觉总结出来的。因此,管理者应当重视老百姓的口碑,结合这些“口碑”提高旅游资源管理,而不是去硬造城市宣传的重点,脱离实际。“只有了解自己城市的特点,才能创造出对应的资源条件来推动发展。”

“所以我们呼吁,更多的旅游局长在做好宣传的同时,也要去看看老百姓的旅游评价,更要花精力放在当地旅游目的地接待体系的完善上,对游客权益保护等公共服务和市场管理也要同样上心。”戴斌说。

预计今年出入境旅游

能恢复到2019年的三成到四成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再发通知:3月15日起,试点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第二批)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 酒店”业务。第二批名单共有40个国家,包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丹麦等热门欧洲国家。

↑图据文旅部官网

由中国旅游研究院2月20日发布的《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中指出,伴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业活动的恢复,商务旅行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入境旅游恢复的主力支撑。《蓝皮书》中预测,今年全年出入境旅游游客人数有望超过9000万人次,同比翻一番,但仍只恢复至2019年的31.5。

吸纳外国游客入境游,同样是国内旅游市场的重要支撑。但为何入境游回暖不如国内游迅速?戴斌分析认为,由于入境旅游涉及到签证办理、航班供应、价格调整等更多市场机制管理,所以入境市场的准备周期比国内旅游要长,反应时间也就更长。

戴斌预计,今年全年的出入境旅游或许能恢复到2019年的三成到四成:2019年的入境是1.45亿人次,出境是1.55亿人次,加起来是3个亿的入境总人数。所以如果能恢复到2019年的三成,也就是至少9000万人次出入境旅游,那么旅游市场的活力将更稳步地提升。

因此,戴斌认为,当前应该下更大的力气来吸引国际游客的到访,进一步放开对入境旅游的限制。“过去3年,入境旅游受疫情影响很大,随着当前全球旅游业进入全面复苏新阶段,入境旅游也将开启全新局面,我们要抓住战略机遇,统筹对外宣传、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力量,面向国际市场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以‘美好中国’为旅游主形象,实施入境旅游振兴计划。”

同时,戴斌也提醒,旅游产业复苏后,过去遗留的旅游问题也可能重新抬头。“我们要谨防过去市场中一些顽疾会跟着卷土重来,比如不合理的低价游导致的强迫消费、诱导消费等陷阱,现在仍然需要下力气治理。”

红星新闻记者杨雨奇吴阳实习生李逸凡北京报道

责编任志江编辑张莉

最新旅游景点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